哀草无根疾风吹,王孙不归辱涂泥。
头白老妻无完衣,鸳鸯到死犹双飞。
自言有子长须髭,垂暮泣血生别离。
今我若此子乌知,骨肉冻折命如丝。
左手执瓢右枯枝,此即二人送老儿。
哀草无根疾风吹,王孙不归辱涂泥。
头白老妻无完衣,鸳鸯到死犹双飞。
自言有子长须髭,垂暮泣血生别离。
今我若此子乌知,骨肉冻折命如丝。
左手执瓢右枯枝,此即二人送老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哀草、王孙、老妻、鸳鸯、儿子等元素,展现了人生的悲苦与无奈。诗中以“哀草无根疾风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暗示了主人公命运的飘摇不定。接着,“王孙不归辱涂泥”一句,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他被遗弃在泥泞之中,无人问津。
“头白老妻无完衣”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活的困苦,老妻因年迈而头发斑白,衣物破旧不堪,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然而,“鸳鸯到死犹双飞”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世间情感的美好与坚韧,即使在逆境中,鸳鸯仍能相伴相依,给读者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自言有子长须髭,垂暮泣血生别离”描述了一个垂暮之年的父亲,面对即将与儿子分离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痛苦与不舍。这不仅是对亲情的深刻描绘,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今我若此子乌知,骨肉冻折命如丝。左手执瓢右枯枝,此即二人送老儿。”诗人以自我的处境为镜,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这严酷的现实中,他们只能依靠简陋的工具,艰难地维持生计,预示着未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人生的苦难与人性的光辉,引人深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