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
饮酒或濡首,作诗防呕心。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
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静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崇尚。首句“饮酒或濡首”描绘了诗人可能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但更注重的是内心的平静;“作诗防呕心”则暗示诗人在创作时力求避免过度的情感投入,保持内心的清澈。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进一步强调,诗人认为逃避现实不如在静谧的环境中寻求安宁,这里的“阴”不仅指物理上的阴暗,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阶前享明月,但鼓无弦琴”描绘出诗人独自享受月光,弹奏无声之琴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清风傥相过,付之修竹林”表达了诗人期待清风来访,与自然融为一体,寄情于竹林之中,流露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一静服群动,万缘宁我侵”则是点题,表明在这样的静谧中,诗人能够平息世事纷扰,让万物的喧嚣无法侵扰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静观内心、超脱尘世的禅意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省和自然的哲学思想。
大汪权奇汗血驹,小汪连翩鸑鷟雏。
垂头未遇伯乐顾,览辉将下朝阳梧。
岂知青衫埋朽壤,更令斑鬓困泥涂。
喜君翩翩过我庐,握手借问今何如。
若云难遂白发志,朅来翻作青衿徒。
急呼欢伯置座侧,解颜谈笑聊相娱。
语及阿兄平日事,往往屑涕长欷歔。
怪君长不满六尺,高谭似是胆满躯。
且宽是事饮此醑,逢人但作巩嗫嚅。
苦留君住骑勿驱,明朝酒尽为君酤。
更阑月落起浩叹,四面宿鸟鸣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