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铙歌·其十六临高台》
《铙歌·其十六临高台》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乐府曲辞

临高台,望江水,江水之流以千里。

黄鹄知得高蜚止,愿遗香草美人子。

关弓问鹄从何来,我主万年亦诚哉。

禾黍不获鹄何食,遨游四海安终极。

(0)
鉴赏

这首诗《临高台》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临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首句“临高台,望江水”,点明了地点和视角,诗人站在高台上,极目远眺,江水在视野中延展,营造出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江水之流以千里”进一步强调了江水的辽阔与奔腾不息,仿佛是时间与空间的延伸。

“黄鹄知得高蜚止,愿遗香草美人子”两句,借黄鹄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美好情感的追求。“黄鹄”象征着高飞远翔的志向,而“香草美人子”则暗喻了理想中的美好事物或理想的人格。诗人希望像黄鹄一样,追求高远的目标,并愿意将其美好的品质传递给他人。

“关弓问鹄从何来,我主万年亦诚哉”这两句,通过询问黄鹄的来历,表达了对自身身份和理想的思考。诗人自比为君主,渴望长治久安,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禾黍不获鹄何食,遨游四海安终极”则是对自由与生存的探讨。禾黍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黄鹄若无食物,如何生存?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提问,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同时,“遨游四海安终极”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未知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象征性的人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存与探索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十六夜与朱都二子酌月承天寺二首·其一

蓝若延佳赏,蕙肴留好宾。

共听联袂曲,不见折香人。

僧扫苔间坐,云生头上巾。

石床浑失寐,清照一吟身。

(0)

送祝参政之云南

官高仍外省,地远更南荒。

十月繁霜白,千山落叶黄。

虎应窥日没,鸟亦倦天长。

夷落知迎候,单车见祝良。

(0)

天寿山行宫

天旆三春发,离宫四月开。

观河怀禹迹,问野见周才。

日气生高岭,云阴拂翠台。

太平叨扈从,文雅愧邹枚。

(0)

春日结草庵

指引松门路,飘飘水上蹊。

津云春匝寺,灌木昼藏溪。

苔色终年绿,藤花四月齐。

归途余兴绪,黄鸟隔林啼。

(0)

新添驿

野馆孤灯半灭明,江壖月落夜潮生。

无端乡思三更后,听尽萧萧风雨声。

(0)

赋得屏风

虚屏汉宫里,有女《白头吟》。

色倚琉璃怯,秋来湘水深。

欢情张画烛,愁坐掩清砧。

莫为苍蝇误,君王在上林。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