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五十六》
《回波乐·其五十六》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有此幻身来,寻思不自识。

言从四大生,别有一种贼。

能悉佛性眼,还如暗里墨。

计此似神通,轮回有智力。

若欲具真如,勤苦修功德。

佛在五荫中,努力向心克。

(0)
鉴赏

这首诗《回波乐》(其五十六)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生命、自我认知、佛法与修行等主题。

首先,“有此幻身来,寻思不自识。”诗人以“幻身”为切入点,指出人的身体如同梦幻泡影,非真实存在,但人们往往迷失其中,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本质。这句诗揭示了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接着,“言从四大生,别有一种贼。”这里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代表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诗人认为,人的身体是由这四大元素组成,但同时又暗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贼”)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这种力量可能是欲望、贪婪或是其他负面情绪,它们如同窃贼,悄悄侵蚀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能悉佛性眼,还如暗里墨。”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性的追求与理解。佛性,即佛教中指的觉悟或智慧,是超越世俗、解脱苦难的状态。然而,要真正洞察佛性并非易事,它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墨迹,难以被轻易发现。这反映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

“计此似神通,轮回有智力。”诗人将对佛性的追求比作拥有神通,意味着通过修行可以掌握超凡的能力,摆脱轮回的束缚。这里的“智力”不仅指智慧,也包含了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与驾驭。

最后,“若欲具真如,勤苦修功德。”真正的解脱和智慧(真如)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累功德来实现。这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善行,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觉醒。

“佛在五荫中,努力向心克。”“五荫”指的是佛教中描述的五种障碍或迷惑,包括我慢、疑、无明、贪、嗔等。诗人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面并克服这些障碍,通过内心的修炼,逐步接近佛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我认知的挑战、修行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最终达到心灵解脱的可能性。它不仅展现了王梵志独特的文学风格,也蕴含了丰富的佛教智慧,对读者具有启发和反思的价值。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滦阳道中杂兴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

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

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

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

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0)

圣母神皇词

东风未燥昭陵土,感业尼称天下母。

唐室山河忽变周,李氏儿郎更姓武。

洛水泱泱出宝图,黄金烂烂铸天枢。

五王不入迎仙院,二竖能忘受命符。

君不见汉家元后号文母,庙食从来侄祀姑。

(0)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其一

浙水东头佛舍连,蒲庵上士坐忘年。

五云古衲层澜涌,百宝浮图列宿躔。

床上贝书多译梵,门前海舶直通燕。

比丘喜得阶兰秀,应种菩提满法田。

(0)

送万敏中之金陵

买舟又上金陵去,风物应怜庾信才。

旧燕能言王谢事,夕阳空照凤凰台。

江边商女犹教曲,店下吴姬正压醅。

紫府青云风雨近,莫因登眺久徘徊。

(0)

初夏寄兴

日长庭馆倦琴书,久病情怀偶自如。

苔遍空墙新雨后,泥香小径落花余。

耽闲会遣形骸累,向老全将世味疏。

风满北窗清梦觉,翛然心境上皇初。

(0)

怀方二叔子

闻说临濠客,衰年谪宦贫。

爱憎多异报,消息定谁真。

得失虽由命,才名实累身。

平生交契重,东望苦伤神。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