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
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
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
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
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不见上庭树,日高声忽吟”两句,通过蝉鸣声而非视觉来传达早晨的氛围,展现了诗人捕捉自然之音的能力。“他人岂无耳,远客自关心”则表明诗人虽然知道别人也能听到这种声音,但对于远离家乡的自己来说,这种声音尤其引起内心的共鸣。
“暂落还因雨,横飞亦向林”两句,则生动描绘了蝉在空中飞舞、落下又因风雨而再次飞向树林的情景,通过这细微的自然现象,诗人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分明去年意,从此渐闻砧”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蝉鸣声所唤起的对往年的回忆,以及这种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清晰可辨。这里的“砧”通常指的是古代农具的声音,但在此也可能暗喻蝉鸣,增添了一层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蝉鸣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声音的敏感,还传达了对于家乡和往年的深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