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
摄衣负朝暄,一笑皆捧腹。
逍遥烟中策,放浪尘外躅。
晤言或世闻,谁谓非绝俗。
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
摄衣负朝暄,一笑皆捧腹。
逍遥烟中策,放浪尘外躅。
晤言或世闻,谁谓非绝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与世隔绝,过着悠闲自在生活的情景。"道人深闭门"表明他远离尘嚣,独善其身。"二客来不速"则是说即使有朋友到访,也不会急于打扰他的清净世界。这两句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接着的"摄衣负朝暄,一笑皆捧腹"形象生动,展示了道人在初春时分捕捉阳光,享受温暖带来的喜悦。这种心境和行为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满了对自然的顺应与喜悦。
"逍遥烟中策"继续强化了道人的悠闲生活,他在轻烟缭绕之中策马漫步,显得心旷神怡。"放浪尘外躅"则进一步表明他已经超脱世俗纷争,只是在尘世的边缘徘徊。
最后两句"晤言或世闻,谁谓非绝俗"意味着即便是道人的话语传扬于世,也不会被视作与常人相同。这里的“绝俗”并非贬义,而是一种赞美之词,表明他已达到了超越凡尘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