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露浮青,草烟凝碧。月明一片伤心色。
无端花影落西墙,看看移伴回廊寂。
往事堪嗟,闲愁重觅。阑珊竹纸行行墨。
子规枝上自声声,可怜尽被风吹入。
叶露浮青,草烟凝碧。月明一片伤心色。
无端花影落西墙,看看移伴回廊寂。
往事堪嗟,闲愁重觅。阑珊竹纸行行墨。
子规枝上自声声,可怜尽被风吹入。
这首明代沈宜修的《踏莎行·夜月感旧》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月画面。"叶露浮青,草烟凝碧",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夜中叶片上的露珠晶莹,草地上的雾气如碧色轻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月明一片伤心色",明亮的月光洒下,却带着一丝淡淡的哀伤,仿佛月色也染上了词人的愁绪。接下来的"无端花影落西墙,看看移伴回廊寂",通过花影的移动和回廊的寂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落寞的情绪。
"往事堪嗟,闲愁重觅",词人感叹过去的美好时光已逝去,而如今的闲暇时光却只能加重心中的愁绪。"阑珊竹纸行行墨",借书写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字迹零乱,反映出词人心境的纷乱。
最后,"子规枝上自声声,可怜尽被风吹入",子规鸟的啼声本是自然之音,但在夜晚的风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词人的哀愁也被风吹散,更添悲凉。整首词以景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当下的孤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