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阿同寄迹,气味得交深。
逸韵流虚室,清芬溢素襟。
采芳君子佩,援操古人心。
湘水留余憾,千秋泽畔吟。
岩阿同寄迹,气味得交深。
逸韵流虚室,清芬溢素襟。
采芳君子佩,援操古人心。
湘水留余憾,千秋泽畔吟。
此诗《兰》由清代诗人俞鲁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的高洁与幽香,展现了诗人对兰花独特韵味的深刻感悟。
首句“岩阿同寄迹,气味得交深”描绘了兰花生长于山岩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其独特的香气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兰花在幽静的环境中独自绽放,如同诗人追求的那份超然与宁静。
接着,“逸韵流虚室,清芬溢素襟”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的气质与香气。兰花的韵律在空旷的室内流淌,其清新的芬芳弥漫在诗人的衣襟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采芳君子佩,援操古人心”则将兰花与君子之德相联系,赞美兰花如同君子一般,不仅外表高雅,更蕴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兰花的采摘象征着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而“援操古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士精神的向往与敬仰。
最后,“湘水留余憾,千秋泽畔吟”以湘水为背景,暗示兰花虽美却难以完全表达其全部魅力,如同湘水之畔的吟唱,永远无法完全捕捉兰花的神韵。这既是对兰花美的遗憾,也是对诗人情感无法完全传达的感慨,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常有的遗憾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兰花本身的美丽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徐翁住近万安山,结茅数椽临翠湾。
良田一望知几亩,茫茫远接太湖间。
清晨荷锸戴经去,岸草垂垂未晞露。
再耕再读神忘疲,几度归来日将暮。
迩年渐觉筋力疏,课子耕耘仍读书。
桑麻绕舍供蚕绩,禾黍登场收岁租。
羡余辛苦甘农作,仰不愧兮俯不作。
堂上亲存兄弟安,若个如翁有斯乐。
黄鸡正肥白酒醇,扫室时复聚比邻。
讴歌鼓腹唐虞世,却笑桃源避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