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堂既高豁,曲楼复窈窕。
平陵入屋中,缘梯降云表。
景奇意亦新,颜之曰振藻。
峦情将树态,兴会殊不少。
却笑锦囊人,较此渺乎小。
朴堂既高豁,曲楼复窈窕。
平陵入屋中,缘梯降云表。
景奇意亦新,颜之曰振藻。
峦情将树态,兴会殊不少。
却笑锦囊人,较此渺乎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振藻楼”的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楼阁的高大开阔与曲折幽深,以及其与周围山峦树木的和谐共生。
首句“朴堂既高豁,曲楼复窈窕”,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振藻楼的独特风貌:一方面,它高大而开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另一方面,它又曲折而幽深,充满了神秘与探索的乐趣。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楼阁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其内部空间的丰富与复杂。
接着,“平陵入屋中,缘梯降云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振藻楼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山陵仿佛直接延伸至楼内,而沿着楼梯攀登,仿佛能直达云端之上。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楼阁的高耸入云,也寓意着人们可以借此楼阁,超越现实,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景奇意亦新,颜之曰振藻”则点明了振藻楼命名的由来。这里的“景奇”不仅指自然景色的奇异,更暗含了楼阁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巧妙构思。“意亦新”则强调了楼阁在设计理念上的创新与独特性。诗人将这座楼命名为“振藻”,或许是为了纪念或表彰那些在这里留下才华与智慧的人们,或是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峦情将树态,兴会殊不少”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峦和树木以情感与姿态,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热爱。
“却笑锦囊人,较此渺乎小”则是诗人对那些只关注物质财富、忽视精神追求的人的讽刺。诗人通过对比振藻楼的宏大与自然美景的广阔,表达了对真正价值的思考,即精神层面的富足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与表达。通过振藻楼这一载体,诗人传达了对自然、艺术、精神追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世俗观念的反思与超越。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须臾尽埽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老僧携锄采芝朮,一径导引归禅堂。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徬徨。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游焦山》【清·金武祥】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须臾尽埽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老僧携锄采芝朮,一径导引归禅堂。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徬徨。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https://shici.929r.com/shici/KUcQT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