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净的佛教圣地图景,通过对雪山、琉璃般的泉水和八功德之水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向往。诗中的“此水遥连八功德”表明这股清泉不仅具备佛教中所说的八种功德之水的特质,而且还与诸天以及护持有所关联,彰显了其神圣和纯净。
“供人真净四威仪”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股水源对于修行者心灵清洁和身体端正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滋润,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尘俗之苦的感慨,如“何事阌乡有土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间烦恼和牵挂的无奈。这种矛盾的心境,是古代文人在追求精神升华与现实生活之间所面临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
最后,“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则透露出作者对于修行之道的复杂性和个人选择的困惑。这里的“瓢饮”象征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免俗世的纷扰,故而生出疑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理念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