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功德水》
《八功德水》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0)
注释
雪山:高耸入云的山峰。
琉璃:形容清澈透明,如琉璃般美丽。
八功德:佛教中指净化身心的八种特性,如洁净、柔软等。
迦叶:古印度佛教大师,佛陀的大弟子。
阌乡:古代地名,此处可能象征着对远方圣水的向往。
道力:修行的力量或智慧。
一路:单一路径,这里指修行方法。
瓢饮:用瓢取水饮用,比喻简单的生存方式。
翻译
雪山之巅涌出琉璃色的泉水,听说那是众神的庇佑。
这水遥远地连接着八种功德,滋养人们在生活中的洁净和礼仪。
当年迦叶尊者不受尘世污染,为何阌乡之地会有对它的思念呢?
修行的道路并非单一途径,只知道饮水解渴的人可能会对此产生疑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净的佛教圣地图景,通过对雪山、琉璃般的泉水和八功德之水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向往。诗中的“此水遥连八功德”表明这股清泉不仅具备佛教中所说的八种功德之水的特质,而且还与诸天以及护持有所关联,彰显了其神圣和纯净。

“供人真净四威仪”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股水源对于修行者心灵清洁和身体端正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滋润,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尘俗之苦的感慨,如“何事阌乡有土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间烦恼和牵挂的无奈。这种矛盾的心境,是古代文人在追求精神升华与现实生活之间所面临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

最后,“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则透露出作者对于修行之道的复杂性和个人选择的困惑。这里的“瓢饮”象征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免俗世的纷扰,故而生出疑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理念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矛盾。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寄徐大参同年二首·其一

曾向长安步后尘,倦游归卧五湖滨。

云林自喜能容我,宦海从来可畏人。

一枕黄粱真是梦,数杯绿酒易为春。

百年光景今过半,赢得逍遥物外身。

(0)

与客同登吴氏园楼

高阁凭阑坐,川原一望分。

庭花晴媚日,林木上干云。

山色侵窗入,鸠声隔竹闻。

论文兼话旧,不觉酒微醺。

(0)

山行口占

湖乡岁晚倚兰桡,山背阴阴雪未消。

閒向官桥时问信,春光先露早梅梢。

(0)

蠡东别业阅壁间郑侍御诗怆然书感

谷口人何在,缄题手泽存。

青年弃轩冕,白社共琴樽。

身退名还重,家贫道自尊。

修文竟成幻,无处可招魂。

(0)

东楼小坐

高楼瞰玄圃,杯酒坐移时。

烟景翳林杪,春光上柳枝。

窗虚云满栋,冰泮水平池。

夙有清狂兴,临风一解颐。

(0)

夜过蠡西竹梧书院

当年读书处,今日喜重过。

拂树霜华重,穿帘月色多。

兴同狂阮籍,迹类病维摩。

醉向孤灯坐,凄凉奈若何。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