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行过水西桥,欲访山家近却遥。
茅舍竹篱无限景,红蔷薇对绿芭蕉。
杖藜行过水西桥,欲访山家近却遥。
茅舍竹篱无限景,红蔷薇对绿芭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人以“杖藜行过水西桥”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行者的姿态与路径的选择,水西桥作为背景,既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接着,“欲访山家近却遥”,表达了诗人探访山中人家的渴望与现实中的距离感,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茅舍竹篱无限景”,一句转折,将视线从行者转向了他所要探访的山家,通过“茅舍”和“竹篱”这两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典型的田园风光图,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和谐的生活气息。“无限景”三字,不仅描绘了眼前之景的丰富多样,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
最后,“红蔷薇对绿芭蕉”以鲜明的色彩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红与绿的搭配,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这一句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蔷薇与芭蕉的相对,似乎在表达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村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舂粮了朝炊,细大供十口。
身穷两脚健,天意非汝厚。
前年取荆钗,颇不窥户牖。
甘心似黔娄,习气除夙有。
今年长一女,自省称父母。
方其我少时,岂意今老丑。
时平米谷贱,兄弟仍聚首。
先人敝庐在,清话辰徂酉。
盍簪到诸雏,千指谅非久。
居然小世界,荣悴同一朽。
去城不三里,经岁绝奔走。
登门亦无宾,老树堪尚友。
青毡古家法,迍贱当自守。
能甘此中泉,不饮富人酒。
和羹之说昔有闻,岂得不如鲁泮芹。
闻名尚救渴将军,会稽竹箭胡能群。
初花的皪美无度,情事淡泊春空云。
树犹如此人何堪,再三叹息殷仲文。
江南晚生敬耆旧,汲水封植敢不勤。
清霜既降河水涸,笑持双鬓举似君。
人间凉燠易更变,有底寒谷回氤氲。
神奇正尔出臭腐,枯木何怪生奇芬。
诸生径登李杜坛,此老行策伊傅勋。
吾诗称赞愧不足,举止羞涩如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