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制袍字赐狄仁杰》
《制袍字赐狄仁杰》全文
唐 / 武则天   形式: 古风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páorénjié
táng / tiān

zhèngshùshǒuqīngqín
shēngxiǎnwèixiāngchén

注释
敷政术:实施德政的策略。
守清勤:坚守清廉勤奋。
升显位:晋升到显赫的职位。
励相臣:激励辅佐君王的大臣。
翻译
实施德政的策略,坚守清廉勤奋的品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所赐予大臣狄仁杰的制袍(即官服)上的文字。这四句话寓意深远,体现了君主对于臣子的期望和对治国安邦的一种理念。

“敷政术,守清勤。”这里,“敷”指的是布施、推广,“政术”是治国的策略和方法。整句话意在强调要公正无私地执行政策,坚持不懈地维护清廉之风。这既是对狄仁杰个人的期望,也是武则天作为君主希望自己及朝廷所达到的治理水平。

“升显位,励相臣。”这两句则表达了对狄仁杰的提拔和激励。在唐代,“显”指的是显赫、显贵的意思,而“励”则是鼓励、激励之意。整句话强调了君主对于有能力臣子给予晋升和认可,同时也是一种对其它臣子的鼓舞,希望他们效仿狄仁杰的廉洁和才能。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治国理念的一部分,也反映出她对于狄仁杰的信任与重用。狄仁杰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忠诚大臣,他的形象一直是廉洁和能力并存的典范。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武则天对其辅政者期望的高度,以及她个人的政治智慧。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
朝代:唐   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生辰:624年-705年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猜你喜欢

寄芮惟詹乃翁

?亭山色带青霞,门掩松风处士家。

谁道鸾书降空谷,白头犹得带乌纱。

(0)

予按石屏州学偶染瘴疠遂舆至临安公馆药之稍愈因集唐人之句聊以自遣云

病多慵引架书看,老去悲秋强自宽。

文轨尽同尧历象,蛮方今有汉衣冠。

黄花浥露开江岸,山鸟将雏傍药阑。

惭愧流年筋力少,不如高卧且加餐。

(0)

丁夘秋予领乡荐之京三兄志广偕亲友饮饯都门之外把袂而别是夜宿龙江驿

萋萋草色满长坡,况是连枝惜别何。

客散酒空看雁影,露寒沙白宿龙河。

投林候火依稀见,临水人家远近多。

自愧忘情非上智,不禁清泪洒江波。

(0)

松泉辞一首送陶厚归金川隐居

西风惊秋纷落叶于晴川。

感物叙之易变,念游子而未还。

胡扰扰以迷形役,徒俯仰于百年。

繄乡关之安在,怀旧隐于松泉。

尔其命驾晨征,仆夫在门。

望青山兮千里,愁芳草兮吟魂。

溯轻风兮舟飏,澹斜日兮江云。

睇遥遥以前路,心孑孑而悬旌。

倏家林之在目,俨桑梓之犹存。

于是杖策来归,柴荆启扉。僮仆嘻嘻,稚子牵衣。

叹误罹于尘网,迫衰朽而何之。

幸松泉以无恙,期投老而支离。

若乃有绿盈庭,有酒新酾。

或席阴以箕踞,或临流而赋诗。

已矣乎富贵非吾愿,功名不可期。

慕赤松而长往,缔泉石以为知。

浩歌白云乡,徘徊芳草涯。胡为乎,荣辱之相缪。

逐膻腴于末路,钓声利于颓流。

涂实迷而未远,事既往而奚尤。

怀古人而不可见,伤病俗之难瘳。

招白云以怡悦,请息交以绝游。

匪怀珍以为洁,惧突梯而吾羞。

侣空山之猿鹤,脱尘溷之蜉蝣。

念田园之未芜,顾琴瑟之尚留。

聊优游以卒岁,时偃仰以消忧。

为逸民于斯世,乐夫天命复何求。

(0)

味道斋为秀才程愈赋

道之旨,大羹玄醴。君子味之,浑然斯理。

道之腴,熊掌及鱼。君子味之,渊乎其微。

于皇天命,一诚不已。文王大圣,不显于己。

圣也希天,贤其希圣。动静或愆,为道之病。

君子味之,是谓自持。朝斯夕斯,道岂远而。

(0)

陶佥宪约游厓山立张陆公祠

西风吹桂楫,公泛两厓间。

落日看碑过,中流掩袂还。

迹留新栋宇,名落旧江山。

二百馀年下,谁无一日閒。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