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得道自婴儿,不辨闲言是与非。
君若不能心具眼,他时追悔问他谁。
人如得道自婴儿,不辨闲言是与非。
君若不能心具眼,他时追悔问他谁。
这首诗《金丹诗诀(其二十九)》由宋代道士陈楠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以“人如得道自婴儿”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得道之人内心的纯净与简单,如同初生婴儿一般,不为外界纷扰所动,不辨是非,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接着,“不辨闲言是与非”,进一步强调了得道之人的内心状态,他们超脱于世俗的纷争和是非判断之外,专注于内心的修为与自我认知,不受外界言论的影响。
后两句“君若不能心具眼,他时追悔问他谁”,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告诫人们,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明镜,洞察事物的本质,那么将来面对后悔之时,又该向谁寻求答案。这里不仅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追求外在功利而忽视内在修行者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道教中关于内观自我、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梅花好,千万君须爱。比杏兼桃犹百倍。
分明学得嫦娥样,不施朱粉天然态。
蟾宫里,银河畔,风霜耐。岭上故人千里外。
寄去一枝君要会。表江南信相思㬠。
清香素艳应难对。满头宜向尊前戴。
岁寒心,春消息,年年在。
春早皇都冰泮。宫沼东风布轻暖。
梅粉飘香,柳带弄色,瑞霭祥烟凝浅。
正值元宵、行乐同民总无间。
肆情怀,何惜相邀,是处里容款。无算。仗委东君遍。
有风光、占五陵闲散。
从把千金,五夜继赏,并彻春宵游玩。
借问花灯,金琐琼瑰果曾罕。
洞天里,一掠蓬瀛,第恐今宵短。
天高良月。瑞霭葱倩,绮霞粲浩。
望宝阁、奎躔交绚,秀毓文星正佳节。
九万里俱在下,礼乐三千剀切。
扶兴运、魁星标瑞,曾补赭黄衮阙。
盎盎一道棠阴芾,宜福星、临照南国。
岁屡稔,月沉夜柝,父老欢谣齐喜溢。
庆衮衮、罗庭前兰玉,好是香连夜月。
十万户深深祝,愿此寿星南极。
自是天上神仙,宽宸顾、实劳耆德。
辄使星入觐,又报日边消息。天为遣、梅花催雪。
惟有春知得。要待列、金鼎和羹,两两台星齐色。
天然标格。是小萼堆红,芳姿凝白。
淡伫新妆,浅点寿阳宫额。
东君相留厚意,倩年年、与传消息。
昨夜前村雪里,有一枝先折。念故人、何处水云隔。
纵驿使相逢,难寄春色。试问丹青手,是怎生描得。
晓来一番雨过,更那堪、数声羌笛。
归去和羹未晚,劝行人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