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古风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枝投石声彭觥。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浮云散萦绕。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象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0)
鉴赏

这首清代厉鹗的《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描绘了诗人沐浴之后游历洞霄宫和大涤洞天的所见所感。首句“振衣浴罢体更轻”写出了诗人身心清爽的状态,接着通过“竹枝投石声彭觥”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诗人感受到山灵的回应,认为是自己默祷的结果,使得“浮云散萦绕”,形成了一幅动态而神秘的画面。

“一峰阴见一峰晴”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山势的多变,而“天柱中央翠于埽”则赞美了山峰的秀美。诗人回忆起元同先生昔日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和未能亲至其洞天的遗憾。

进入洞中,诗人惊讶于自然的奇妙,“穿尽幽篁履苔石”描绘了探索的过程,而“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则赋予了洞天仙气与生机。诗人感叹时间仿佛停滞在洞中,清凉宜人,古灵题字增添了历史的痕迹。

最后,诗人描述了洞中的奇特景观,如“玲珑乳窦隔凡处”和“路接华阳不归去”,并以“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结尾,流露出对洞天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淡淡离愁。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次韵答于谷山宗伯见怀四首·其一

十里烟村一短筇,山僧野叟日相从。

疏慵合向此中老,不问蓬莱若个峰。

(0)

送文冈诗予有青琐几年还入梦苍生此日转多情之句受庵周公许不吃力戏作绝句

闭户吟诗十几年,浑无一句向人传。

如何四海周公瑾,独取骊歌第二联。

(0)

东关寺牡丹

洛阳春色艳难胜,金谷于今半葛藤。

争似一株山寺里,夜深犹映佛前灯。

(0)

过鸡鸣山忆王少参

下临诸塞上摩空,百丈天桥一径通。

可怪两人俱好事,夜深曾到白云中。

(0)

秋园杂兴·其十二

犹是仲秋月,菊花尚未然。

故人念狂客,先送酒家钱。

(0)

秋园杂兴·其三

高林叶亦落,何况于蒿莱。

怪尔岭头菊,迎霜尚未开。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