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雨小西曛出,红鸳微步芳溪曲。
垂杨树暗粉墙高,却上晴楼窥宋玉。
檀奴不到心茫茫,春波一眼无鸳鸯。
探花蝶子不解事,双飞直到帘旌傍。
含娇倚困愁如许,捧砚轻绡识眉宇。
柔情书满紫霞笺,教与雕檐绿鹦鹉。
杏花雨小西曛出,红鸳微步芳溪曲。
垂杨树暗粉墙高,却上晴楼窥宋玉。
檀奴不到心茫茫,春波一眼无鸳鸯。
探花蝶子不解事,双飞直到帘旌傍。
含娇倚困愁如许,捧砚轻绡识眉宇。
柔情书满紫霞笺,教与雕檐绿鹦鹉。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垂杨曲》描绘了一幅春日画卷。首句“杏花雨小西曛出”以杏花雨和夕阳余晖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婉的氛围。接下来,“红鸳微步芳溪曲”通过红鸳鸯在溪边漫步,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微妙情感。
“垂杨树暗粉墙高,却上晴楼窥宋玉”两句,借垂杨、粉墙和晴楼,展现出主人公登高远望,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宋玉"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心中的意中人或理想中的美好形象。
“檀奴不到心茫茫”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失落与期待,"檀奴"可能指代女子,"心茫茫"则写出主人公因等待而感到迷茫。“春波一眼无鸳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春水之中没有鸳鸯相伴,更显落寞。
“探花蝶子不解事,双飞直到帘旌傍”借探花蝶的无知,反衬主人公的敏感与深情,蝴蝶飞至帘前,却不知主人公的心事。
最后两句“含娇倚困愁如许,捧砚轻绡识眉宇”,通过描绘女子娇态和愁容,以及她对着砚台轻描细画的动作,展现了女子的细腻情感和对爱人的深深思念。结尾处“柔情书满紫霞笺,教与雕檐绿鹦鹉”,将情书交付鹦鹉传情,寓意着无法直接传达的情感只能寄托于物,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垂杨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既有春光的美好,又有离愁的苦涩,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