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两同辰。故国归魂。珠阑玉砌可怜春。
欲向词仙私乞巧,瓜果筵陈。天地一吟身。
惭对宫嫔。围城半阕泪留痕。
七夕笙歌欢顷刻,终算君恩。
生死两同辰。故国归魂。珠阑玉砌可怜春。
欲向词仙私乞巧,瓜果筵陈。天地一吟身。
惭对宫嫔。围城半阕泪留痕。
七夕笙歌欢顷刻,终算君恩。
这首《浪淘沙·拜李后主生日》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李后主的深切缅怀与敬意。
开篇“生死两同辰。故国归魂”,以生死轮回的哲思,引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仿佛亡灵得以回归故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不舍。接着“珠阑玉砌可怜春”一句,以华美的宫殿、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李后主在位时的繁华与后来的落寞。
“欲向词仙私乞巧,瓜果筵陈”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李后主文学才华的钦佩,以及对其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想象与李后主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敬仰之情。同时,“瓜果筵陈”也暗含了七夕节的习俗,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天地一吟身。惭对宫嫔”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不能像李后主那样吟诗作赋,却依然心存敬仰,面对那些曾与李后主共处的宫嫔,他感到羞愧,因为自己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这种自我反思和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最后,“围城半阕泪留痕。七夕笙歌欢顷刻,终算君恩”将情感推向高潮。围城象征着国家的危难,诗人以泪痕记录下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七夕的欢聚短暂而美好,但最终还是归于平静,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永恒的君恩。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李后主个人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李后主生平的回顾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爱情、国家等多重主题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