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枝水孤剑立,古庙开帘双脸红。
水边古木老龙蛰,山下水色磨青铜。
我来扁舟望有祷,万顷春水清溶溶。
明神报我意加厚,嗟我荐献愧不丰。
重游知复在何日,俯仰天地身飘蓬。
一峰枝水孤剑立,古庙开帘双脸红。
水边古木老龙蛰,山下水色磨青铜。
我来扁舟望有祷,万顷春水清溶溶。
明神报我意加厚,嗟我荐献愧不丰。
重游知复在何日,俯仰天地身飘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小孤山的景象和心境。开篇“一峰枝水孤剑立,古庙开帘双脸红”两句,以鲜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环境。一峰之下,流水潺潺,孤剑直立,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坚守和寂寞。古庙中的神像或许是那双红润的脸庞,透露出一丝生机与温暖。
接着,“水边古木老龙蛰,山下水色磨青铜”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古木参天,树影婆娑,而“老龙蛰”则让人联想到那隐匿其中的生灵,或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山下水色则如磨过的青铜一般,既有着深邃之感,也透露出一种天然的光泽。
“我来扁舟望有祷,万顷春水清溶溶”两句,诗人乘坐简陋的小船(扁舟),心中充满了祈求和希望。面对那广阔无垠、清澈见底的春水,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得到了洗礼和净化。
“明神报我意加厚,嗟我荐献愧不丰”两句,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与自然之神交流的心境。或许诗人感到自己的奉献不足以回应那主宰万物的明神,因此而生出愧疚之情。
最后,“重游知复在何日,俯仰天地身飘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山水再次游历的期待和渴望。俯仰之间,天地辽阔,而自己的身影如同蓬草般微不足道,这又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超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个既充满敬畏之心,又不失自我超越追求的灵魂旅程。
楚虽三户必亡秦,王孙自是可怜人。
牧羊始罢旋驱鹿,蜂起诸雄各附鳞。
楚后虽繇楚将立,范增奇计本从民。
已教天下群趋楚,不比扶苏独诈陈。
入关有约终如约,刘项从兹分暴仁。
四海三年尊一帝,重瞳十罪表千春。
兵皆缟素繇乡老,纪落丹青愧史臣。
董公是日迟遮说,大义当年孰共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