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万木发天声,点瑟回琴日夜清。
绝调回随流水远,馀音细入晚云轻。
洗心真已空千古,倾耳谁能辩九成?
徒使清风传律吕,人间瓦缶正雷鸣。
秋来万木发天声,点瑟回琴日夜清。
绝调回随流水远,馀音细入晚云轻。
洗心真已空千古,倾耳谁能辩九成?
徒使清风传律吕,人间瓦缶正雷鸣。
这首《秋声》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声音与情感。诗中以“秋来万木发天声”开篇,将秋天万物生长的声音比作天籁之音,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点瑟回琴日夜清”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秋天的声音比作瑟琴之声,日夜不息,清脆悦耳,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
“绝调回随流水远,馀音细入晚云轻”两句,诗人以流水和晚云为喻,描绘出秋天声音的悠长与细腻,仿佛能随着水流远去,融入轻柔的晚云之中,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感受。接着,“洗心真已空千古,倾耳谁能辩九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声音的深刻感悟,认为它能够净化心灵,穿越千年,而世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深意呢?
最后,“徒使清风传律吕,人间瓦缶正雷鸣”则以清风与瓦缶的对比,强调了秋天声音的高雅与纯净,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秋声》一诗通过对秋天声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