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顿消融,方明色与空。
欲识本来体,海里使风山上船。
心境顿消融,方明色与空。
欲识本来体,海里使风山上船。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怀深的《偈一百二十首》系列中的第三十首。诗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心境、色空、本体等哲学概念。
“心境顿消融,方明色与空。” 开篇即点明心境的净化与觉悟,心境的消融使得对色(物质世界)与空(虚无或无常)的理解更加深刻。这里,“色”和“空”并非指具体的实物和虚空,而是代表了世间万象和心灵状态的两种极端,通过心境的净化,能够洞察到它们的本质联系与统一。
“欲识本来体,海里使风山上船。” 这句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认识事物的本体。在浩瀚的大海中,即使风起云涌,也能驾驭船只平稳前行,比喻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才能洞察事物的真相。这里的“海里使风”与“山上船”,形象地描绘了在动荡的环境中寻求稳定与智慧的过程,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佛教中关于内心修养、洞察宇宙真理的深刻哲思,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从而达到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
我生随缘穷水陆,十年六度践场屋。
焦尾徒伤在爨桐,不材敢望千霄竹。
一官滥厕中书省,东涂西抹难免俗。
晴阊寥廓鸿鹄翔,倦羽不乔入幽谷。
到家未久强出游,离愁满载南浦舳。
妻孥怪骂行不归,身如逋户逃捉扑。
我行初见菊花黄,我归将及菖蒲绿。
自叹命宫坐磨蝎,幼婴忧闵悲风木。
寒儒菹饭难主张,客舍黄粱今又熟。
四十不作黑头公,三刀枉说益州牧。
穷愁郁郁是东野,进退皇皇怜孝叔。
蓬山楼阁望逶迤,多少神仙美冠玉。
齿摇发落渐衰零,嘲诮任人羞报复。
争名仅得豹留皮,养拙尤防蛇画足。
几辈炎隆遭绝灭,惟有翰林擅清福。
同年诸子鳌顶行,下界峰峦皆俯伏。
感君厚意起褰裳,席帽未离惭我独。
《将发韶州子箴嘱予早日还都明岁仍应礼部试感其意厚自悔蹉跎因叠前韵以谢》【清·江人镜】我生随缘穷水陆,十年六度践场屋。焦尾徒伤在爨桐,不材敢望千霄竹。一官滥厕中书省,东涂西抹难免俗。晴阊寥廓鸿鹄翔,倦羽不乔入幽谷。到家未久强出游,离愁满载南浦舳。妻孥怪骂行不归,身如逋户逃捉扑。我行初见菊花黄,我归将及菖蒲绿。自叹命宫坐磨蝎,幼婴忧闵悲风木。寒儒菹饭难主张,客舍黄粱今又熟。四十不作黑头公,三刀枉说益州牧。穷愁郁郁是东野,进退皇皇怜孝叔。蓬山楼阁望逶迤,多少神仙美冠玉。齿摇发落渐衰零,嘲诮任人羞报复。争名仅得豹留皮,养拙尤防蛇画足。几辈炎隆遭绝灭,惟有翰林擅清福。同年诸子鳌顶行,下界峰峦皆俯伏。感君厚意起褰裳,席帽未离惭我独。
https://shici.929r.com/shici/1yK4laK.html
钱塘江头舟夜泊,涛声欲卷秋云落。
江寒风系不成梦,推篷看月罗衣薄。
榜人夜起说潮生,十担行装一叶轻。
随潮忽起又忽落,扁舟难与洪涛争。
潮声偏恐远来客,小舟上下如鱼掷。
茫茫一望四无际,浩渺江涛浸蟾魄。
遥峰三叠五叠青,潮头千点万点白。
拥衾欲寐梦还醒,把酒独酌酬江灵。
须臾潮落舟亦定,江清月堕星荧荧。
淮阴一生误在报,谓我报人人报我。
解衣推食当酬恩,鸟尽弓藏竟罹祸。
王孙一饭母先哀,望报分明指祸胎。
可怜觖望夷钟室,何似全身返钓台。
张韩以外功皆狗,张也辟谷韩授首。
奇才感动两神人,一黄石公一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