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传舍,于世懒蝇营。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人生一传舍,于世懒蝇营。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再和潘天英韵》。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人生一传舍,于世懒蝇营。”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短暂且充满艰辛劳碌的感慨。"传舍"意味着生命如同旅途中的临时住所,而"懒蝇营"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世间奔波劳碌的情景,像蚂蚁一样微小而又勤奋。
“千古月知己,四时花有情。” 这两句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月亮自古以来见证着人间百态,而"千古月知己"暗示着月亮如同知心朋友一般,默默理解着世人的悲欢离合。而四季更迭的花朵,每一时节都有其独特的情怀和生命力,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生不息之美的赞美。
“吟怀今郑綮,家学昔玄成。” 这两句诗涉及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家族教育。"吟怀今郑綮"中的"郑綮"是古代音乐家,也可能指的是某种艺术或文化遗产,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与自我身份的认同。而"家学昔玄成"则提及了家族的教育和道德修养,这里的"昔"表示过去,而"玄成"则是深厚、纯粹之意,说明作者所受的家庭教育根深蒂固。
“自适眼前乐,何须身后名。” 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和快乐的心境。"自适"意味着随遇而安,不强求;"眼前乐"则是指珍惜当下所能拥有的简单幸福。而最后的"何须身后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不太在意,认为个人的生命状态远比死后的名声更为重要。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自然美和个人传统的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来寻找精神上的平衡与慰藉。
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洞中石髓流不乾,圣泉写入君肺腑。
潘江陆海一目尽,自提修绠汲千古。
碧芹水泠涵夜灯,丹凤山空鸣晓鼓。
有时白战风骚场,小巫见之缩双股。
饭虽不足仁义腴,墙阴老荠羹春苦。
丈夫出处各有道,天地网常要撑拄。
俗吏惟知骋刀笔,腐儒亦或拘训诂。
云雾窗寒森宝书,广文袖有修月斧。
离亭酒短秋帆开,雁荡峰前桂花雨。
虎林一倾盖,草窗雪初残。
酒酣夜剪烛,妙语铿琅玕。
回首隔吴越,清风渺难攀。
焉知白首余,远访沧波间。
大鹏九万里,神骏十二闲。
天风非不高,乃乐烟水宽。
乾坤寄一齐,江湖浮九山。
何当蹑飞佩,跨鹤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