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欲雪。十里烟明灭。
曲曲阑干转影,教人忆、夜来月。家人相对说。
灯花还又结。冻雨村村□鼓,终不似、上元节。
柳梢欲雪。十里烟明灭。
曲曲阑干转影,教人忆、夜来月。家人相对说。
灯花还又结。冻雨村村□鼓,终不似、上元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清晨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怀旧情感。
"柳梢欲雪。十里烟明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早春风光,柳枝轻柔地摇曳,仿佛要化作雪花,而远处的烟霭则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曲曲阑干转影,教人忆、夜来月。" 诗中所描绘的“曲曲阑干”是指桥边或长廊旁的栏杆,在晨光的照射下投射出曲折的影子,这些影子仿佛在提醒人们去回忆昨晚明亮的月色。
"家人相对说。灯花还又结。" 这两句则转向了室内的情景,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夜晚的事,而屋内的灯火中,又重新凝聚出灯花,这不仅是对视觉的描绘,也象征着生活的连续与希望。
"冻雨村村□鼓,终不似、上元节。" 最后两句写的是初春的寒冷,村落间传来阵阵的鼓声,但这并不能比拟那热闹非凡的上元节(即元宵节,中国的传统灯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往日欢庆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缺乏节日气氛的淡淡哀愁。
整首诗语言淡雅,意境深远,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平淡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