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兕黄牛满泽原,欣看天饷助归辕。
戍儿夜半吹?笛,此日春风度玉门。
青兕黄牛满泽原,欣看天饷助归辕。
戍儿夜半吹?笛,此日春风度玉门。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民在春风中欢庆丰收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塞风情。
首句“青兕黄牛满泽原”,以“青兕”和“黄牛”象征着边塞的自然与生活景象,满布于广阔的原野之上,展现出边塞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耕生活的景象。“满”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些动物遍布原野的盛况,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
次句“欣看天饷助归辕”,“欣看”表达了边塞军民对大自然馈赠的喜悦之情,“天饷”则暗指上天的恩赐,如雨水、阳光等,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助归辕”则暗示了这些自然之物帮助农民顺利归家,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第三句“戍儿夜半吹?笛”,“戍儿”指的是守卫边疆的士兵,夜晚时分,他们吹奏着笛子,可能是为了驱散孤独与寂寞,也可能是庆祝丰收的喜悦。这里的“?”字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此处可以理解为某种特定的乐器音符或节奏,增添了一种边塞特有的音乐氛围。
最后一句“此日春风度玉门”,“此日”点明了时间,即在这样一个春风吹拂的日子里,边塞迎来了温暖的春风,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也预示着新的生机与希望。“度玉门”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穿越边关的情景,既展现了边塞的地理特征,也寓意着边疆的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军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力量作用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边疆生活的深切体会,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感。
御柳袅金丝,宫莺拂柘衣。
帘阴随日转,漏点出花迟。
雨过太湖上,芙蓉水殿开。
綵舟邀月上,玉碗送冰来。
玉宇夜沈沈,天河似海深。
下阶齐拜月,纤手学穿针。
城上七星低,宫鸦绕树啼。
朔风吹不入,自有辟寒犀。
美人歌竹枝,胡蝶傍花飞。
白日东窗静,金刀剪苧衣。
雨过湖波绿,荷花水殿开。
隔花人似玉,船上买冰来。
秋风昨夜起,吹月到房栊。
梦入关山去,江枫树树红。
一尺街头雪,朝来没马蹄。
狐裘不觉煖,更有辟寒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