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蛩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蛩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这首宋代诗人游次公的《秋虫》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一气动芒沕”展现了秋风带来的微微波动,接着“鸣虫应清商”点出秋虫在清凉的季节里发出鸣叫。诗人将大自然的声音比喻为“天籁”,并通过“蛩与螀”这些昆虫的叫声传达出来。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表达了诗人听到虫鸣时内心的凄凉和感动,仿佛秋声直接触动了他的情感深处。接下来,“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揭示了诗人沉浸在深沉的思绪中,灵感从何处而来也变得模糊不清。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赞美了这自然之声的美妙,认为它如同音乐中的佳妙旋律。然而,“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又将这种美感与秋日的寒冷和哀伤联系起来,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进一步强调,这并非人间的乐器所能比拟,而是大自然的独有乐章,只能在这样的秋夜中,在荒凉之地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虫的鸣叫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