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物外趣,颇恨物累缠。
穷幽蹑巉嵓,自笑老更儇。
苍崖腹空洞,中疑蛰飞仙。
昔闻丹邱人,曾赋小有天。
遗音在嵓谷,殷殷闻风前。
是日霜气肃,晴晖发春妍。
冥行石阁底,忽射天光圆。
少林面壁相,膝有芦芽穿。
浴丹某氏井,种玉何人田。
初平去不归,谁叱群羊跧。
欲携小龙团,来试玉窦泉。
安得呼诗翁,操觚与周旋。
但恐石髓乾,欲食不下咽。
神清若有得,笔弱何由宣。
嵓东有皋比,讲舌天河悬。
玉树更可人,冰雪不待湔。
岂无山中招,纪此石上缘。
重来定何时,一拂苍苔镌。
平生物外趣,颇恨物累缠。
穷幽蹑巉嵓,自笑老更儇。
苍崖腹空洞,中疑蛰飞仙。
昔闻丹邱人,曾赋小有天。
遗音在嵓谷,殷殷闻风前。
是日霜气肃,晴晖发春妍。
冥行石阁底,忽射天光圆。
少林面壁相,膝有芦芽穿。
浴丹某氏井,种玉何人田。
初平去不归,谁叱群羊跧。
欲携小龙团,来试玉窦泉。
安得呼诗翁,操觚与周旋。
但恐石髓乾,欲食不下咽。
神清若有得,笔弱何由宣。
嵓东有皋比,讲舌天河悬。
玉树更可人,冰雪不待湔。
岂无山中招,纪此石上缘。
重来定何时,一拂苍苔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许季蕃一同探访梅花岩的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句“平生物外趣”,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趣味。接下来的“颇恨物累缠”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琐事的厌倦,渴望摆脱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
“穷幽蹑巉嵓,自笑老更儇”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深入幽静之地,攀爬陡峭岩石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调侃的幽默感,即使年岁已高,仍能保持对探险的好奇心和活力。
“苍崖腹空洞,中疑蛰飞仙”通过想象苍崖深处可能隐藏着飞仙的秘密,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昔闻丹邱人,曾赋小有天”引用古代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遗音在嵓谷,殷殷闻风前”描绘了自然界的回声,仿佛是古人留下的余音,穿越时空,与当下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是日霜气肃,晴晖发春妍”写出了冬日阳光下的美景,霜气肃杀,却因晴空的照耀而展现出春天般的生机与美丽。
“冥行石阁底,忽射天光圆”描述了在狭窄的石阁中行走时,突然间天光如圆盘般照射下来,这一瞬间的光明与温暖,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少林面壁相,膝有芦芽穿”借用了佛教故事中的典故,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坚持,同时芦芽的生长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浴丹某氏井,种玉何人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历史人物与传说的遐想,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初平去不归,谁叱群羊跧”引用了古代神话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生活中失去方向的感慨。
“欲携小龙团,来试玉窦泉”表达了诗人想要品尝优质泉水的愿望,以及对茶道文化的热爱。
“安得呼诗翁,操觚与周旋”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共同创作诗歌的心愿。
“但恐石髓乾,欲食不下咽”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
“神清若有得,笔弱何由宣”反映了诗人虽然内心充满灵感,但因为文笔不够流畅,无法完全表达出来的心情。
“嵓东有皋比,讲舌天河悬”描绘了在岩石东侧,有人正在讲学,其声音如同天河悬挂,形象地展示了知识与智慧的传播。
“玉树更可人,冰雪不待湔”赞美了玉树的美丽,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纯洁与优雅,象征着高尚品格的永恒。
“岂无山中招,纪此石上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邀请,希望未来能再次来到这里,留下足迹与回忆。
“重来定何时,一拂苍苔镌”以问句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性,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