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楮衾》
《楮衾》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霜藤捣出杵声乾,软白同绵一样看。

春借梅花香入梦,雪深茅屋不知寒。

(0)
翻译
霜降时节,藤蔓被捣碎,发出干燥的杵声,看起来像极了柔软的白绵。
春天借助梅花的香气进入梦境,即使雪深盖过茅屋,屋中人也感受不到寒冷。
注释
霜藤:在霜降季节的藤蔓。
捣:用力击打或研磨。
杵声:用杵棒敲击物体发出的声音。
乾:干燥。
软白同绵一样:形容质地柔软且颜色洁白。
春借:春天借来。
梅花香:梅花的香气。
入梦:进入梦境。
雪深:深厚的积雪。
茅屋:简陋的草屋。
不知寒:感觉不到寒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田园生活的静谧图景。开篇"霜藤捣出杵声乾",通过霜冻藤条敲击石杵的声音,传达了寒冷的气氛,同时也透露出农人在严寒中仍需劳作的情形。

紧接着"软白同绵一样看",诗人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雪花纷飞,如同柔软细腻的丝线一般,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和谐之感。

下片"春借梅花香入梦",诗人巧妙地将冬日与春天联系起来,通过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坚韧不拔,以及其淡雅清香,寄托了对春天到来的憧憬。这里的“借”,既表达了一种期待,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最后"雪深茅屋不知寒"则是对居住环境的一种描写。在茅草屋中,即便外面大雪纷飞,但屋内却因有了温暖而不觉寒冷。这里既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满足,也映射出了诗人在严冬中的宁静与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严酷自然环境下寻找到的内心平和。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不张扬,体现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题吾子行遗墨后

立世守兹道,毅然生死间。

奄去同其尽,荣辱岂相关。

若人固可悲,吊溺吾所艰。

萧瑟见遗墨,风雨惨容颜。

秦唐去我远,二李无时还。

世传斯有在,邈哉不可攀。

(0)

题挟弹图

绿树阴阴水满堤,春风立马看黄鹂。

凭郎金弹莫轻发,恐有慈乌来上栖。

(0)

怡云轩歌为茂上人赋

怡云轩前古松树,日日云来满幽户。

怡云野老对松眠,看云自来还自去。

非烟非雾流光晶,白衣苍狗倏多形。

有时骤雨动灵怪,恐是老龙来听经。

饥食坐单行复息,心与浮云两无迹。

钵中水是天上泉,窗隙罅非山下石。

青天漫漫积空寥,磅礴云间无远遥。

乘之瞬息千万里,灵鹫峰头雪未消。

我乐在云云我悦,相从不似长相别。

云归岩洞我还山,碧潭夜夜看孤月。

(0)

题周公瑾墓

伯符早世将军死,邺下群臣贺魏公。

石马荒凉眠道左,紫髯仓卒帝江东。

二乔信是倾城色,甲第空规建业宫。

百尺孤坟盖春草,远林寒食纸钱风。

(0)

秋日陪杜徵君李先生游金华山

轻云澹秋色,凉日静琳宫。

水落白石上,人行深树中。

悠悠坐长啸,肃肃来清风。

仙人不可见,芳草碧丛丛。

(0)

题马二首·其二

晓来疏雨过沙堤,振迅先闻柳外嘶。

不是圉人调未习,临流怕湿锦障泥。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