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鼓动终无术,因病逃闲亦见机。
谁变秀才为学究,此中罪责有攸归。
一年鼓动终无术,因病逃闲亦见机。
谁变秀才为学究,此中罪责有攸归。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首句“一年鼓动终无术”,形象地描绘了一年中各种努力和尝试最终却未能找到有效方法的情景,暗喻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接着,“因病逃闲亦见机”一句,通过描述因病而得以暂时逃避繁忙事务,从而获得心灵宁静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节奏与健康平衡的思考。
“谁变秀才为学究,此中罪责有攸归”则是对社会角色转变的感慨。这里,“秀才”通常指读书人,而“学究”则可能指的是深入研究学问、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是谁促使原本的读书人转变为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者?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责任或压力?这一问句引发了对社会教育导向、个人职业选择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层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拜星娥,招月姊,瓜果满庭际。
密约青鸾,芳讯夜深递。
分来犀盒香心,蛛丝晓结,怎消得、绿窗情味。
晚妆洗。遥知十二巫峰,不隔锦屏底。
宿醉犹浓,斜倚合欢被。
生憎旧燕忘归,雏莺解事,问娇梦、醒来还未。
惟王真英雄。忆钱湖饮马,天目飞龙。
掌握神州十四,剑光流虹。凭画槛弯强弓。
讶霎时、江潮为东。
有勒券金书,还乡锦节,凛冽表孤忠。
丛祠启,苔衣封。恍楼开叠雪,幢倚晴空。
莫问青山石镜,冕旒真容。沧海碧,灵旗红。
看五朝、为沙为虫。只依约前身,莲花半塘临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