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其四》
《杂诗·其四》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古人有精思,飘飘出天壤。

遗形若屣履,宁复顾烦鞅。

高凤会幽趣,乃贻漂麦让。

御寇好游适,初闻内观赏。

希夷本人境,奚惮不可往。

有说即忘言,指象真为驵。

(0)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四)》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与实践。诗中通过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描绘了古代智者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

“古人有精思,飘飘出天壤。” 开篇即以“古人”之精思为引,暗示了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与超越,这种思考如同在天地间自由翱翔,不受任何束缚。

“遗形若屣履,宁复顾烦鞅。” 接着,诗人将形骸比作轻便的鞋履,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不再为繁琐的世事所累,追求心灵的解放。

“高凤会幽趣,乃贻漂麦让。” 这里提到高凤,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或智者,他们能领悟到深邃的自然之趣,甚至愿意放弃世俗的名利,如“漂麦让”一般,展现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御寇好游适,初闻内观赏。” “御寇”可能暗喻诗人内心的自我约束与挑战,而“游适”则代表了寻求心灵自由与乐趣的过程。初闻内观赏,意味着在内心深处发现并欣赏到了真正的美好与宁静。

“希夷本人境,奚惮不可往。” “希夷”常被用来形容道家的玄妙与深远,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没有任何畏惧或阻挡。

“有说即忘言,指象真为驵。” 最后两句,诗人强调了言辞的局限性,认为真正的理解与体验无法完全通过言语表达,而是需要通过直观的感受和内在的领悟来实现。同时,“驵”可能指的是马的驾驭者,这里可能隐喻了通过内在的指引,达到心灵的和谐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智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与实践。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

少年辞家往京国,蓬根一断无消息。

有时长想白云飞,江海茫茫泪沾臆。

归来归母悲且喜,悔作他乡远游子。

却起高楼对白云,綵服翩翩足甘旨。

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却忆天涯望云日,平生心事从此毕。

(0)

杂诗四十首·其一

江蓠生汀洲,香气何清婉。

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疾风吹尘沙,山泽蛟蛇混。

谁复惜芳菲,空悲岁年晚。

(0)

促织词

草间小虫名促织,夜夜隔窗鸣不息。

小儿侧足潜听声,雕笼铁栅闭尔形。

金钱纵斗争相妒,得胜转多扃转固。

高秋九月严霜飞,开笼却放枯蔓归。

旧穴无踪故帷去,生死凄凉向何处?

(0)

江南弄七首·其七

巫山岧峣巫峡长,瑶姬出舞朝云翔,翠葩婹袅金支光。

金支光,丹叶赩,宝鸡为使凤为骖,去雨来风乐无极。

(0)

三洲曲·其二

八月风吹洲上树,楼船却向江西去。

红妆送别各沾巾,惊动新米江北人。

(0)

使日杂诗·其十

刻意伤春失梦痕,怀人亭下更何言。

花前白发风怀尽,不是销魂是断魂。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