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来但跏趺,荷衣坐破一团蒲。
绳床抛却猥眠虎,香钵常携欲饲乌。
菜甲淹留供碧盏,松鳞尽剥入丹炉。
西林有客閒过访,相对无言共撚须。
十六年来但跏趺,荷衣坐破一团蒲。
绳床抛却猥眠虎,香钵常携欲饲乌。
菜甲淹留供碧盏,松鳞尽剥入丹炉。
西林有客閒过访,相对无言共撚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玄峰道人的隐士生活。十六年来,他一直静坐于蒲团之上,荷衣为裳,与自然和谐共处。绳床已弃,他选择与虎同眠,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香钵随身携带,似乎准备随时喂养飞鸟,展现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心。饮食上,他以新鲜的蔬菜和松树的鳞片作为食材,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也暗示了其简朴的生活方式。来访的客人与他相对无言,共同捻着胡须,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不言而喻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玄峰道人与世隔绝、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哀哉流民!
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哀哉流民!
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哀哉流民!
昼行绝烟火,夜宿依星辰。哀哉流民!
父不子厥子,子不亲厥亲。哀哉流民!
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哀哉流民!
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哀哉流民!
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哀哉流民!
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哀哉流民!
甚至不得将,割爱委路尘。哀哉流民!
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哀哉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