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者悦山林,夸者慕钟鼎。
人生各有适,所乐滞一境。
王郎超世姿,名教得深省。
穷通付风雨,一笑万累屏。
闲居秖蔬水,开卷味自永。
从事虽贤劳,游刃失綮肯。
此心故休休,阅世徒耿耿。
开轩理松菊,留客办果茗。
得趣地自偏,无尘句尤警。
他年观出处,廊庙即箕颍。
静者悦山林,夸者慕钟鼎。
人生各有适,所乐滞一境。
王郎超世姿,名教得深省。
穷通付风雨,一笑万累屏。
闲居秖蔬水,开卷味自永。
从事虽贤劳,游刃失綮肯。
此心故休休,阅世徒耿耿。
开轩理松菊,留客办果茗。
得趣地自偏,无尘句尤警。
他年观出处,廊庙即箕颍。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守创作,题为《题王岩起乐斋》。诗中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群:静者与夸者。静者喜爱山林的宁静,而夸者则向往富贵的生活(钟鼎象征富贵)。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各有追求,各有所乐的观点。
接着,诗人赞扬了名为“王郎”的人物,称其具有超越常人的风姿,并在名教中深思熟虑。王郎认为人生的顺逆皆由天定,一笑之间便能摒弃万般忧虑。他选择在闲居时以蔬菜和清水为食,读书时内心感到满足。尽管从事繁重的工作,但他能够游刃有余,不被琐事困扰。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王郎的生活方式:在宽敞的居所中整理松菊,热情款待客人,提供果茶,从中获得乐趣。这种生活虽然看似偏僻,但远离尘嚣,诗句中的“无尘”更是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最后,诗人预想将来,无论王郎选择入仕为官还是归隐山林,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如同箕颍(古代两位隐士)一般,体现了对王郎生活方式的高度赞赏与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比、赞扬和预想,展现了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青霞馀绚皆成章,虎变龙匿超故常。
异时欣然读奇崛,触眼惨淡令人伤。
矢心为词血为笔,沈恨欲诉天茫茫。
波澜收卷见至性,星斗隐翳回幽光。
题将片石寄冥漠,意与万古生凄凉。
山灵护持夜半泣,悲风著木春无芳。
伯庸罔极白日短,龙舒归梦青山长。
万钟不解羊枣痛,一死傥补南陔亡。
载之实录非虚誉,斯文知心地下郎。
檀弓孝经不浪许,椽笔足徵老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