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屋洞》
《石屋洞》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谁擘空青露石坳,游龙伸臂下南高。

鬼神穿凿地脉碎,风雨支撑天柱牢。

峭壁苍苔侵佛髻,悬崖滴乳湿僧袍。

伽蓝闻是香山叟,灯暗荒池没野蒿。

(0)
注释
谁:指代某人。
擘:挖掘。
空青:形容颜色。
露石坳:露出的石坑。
游龙:比喻龙形建筑或雕塑。
南高:南方的高地。
地脉:地质构造中的脉络。
碎:破裂。
风雨支撑:风雨中的支撑力量。
天柱:天空的支柱象征。
峭壁:陡峭的崖壁。
苍苔:青苔。
侵:侵蚀。
佛髻:佛教中形容佛像头部的装饰。
悬崖滴乳:形容瀑布或水滴从悬崖落下。
僧袍:僧人的长袍。
伽蓝:寺庙。
香山叟:住在香山的老人。
灯暗:灯光昏暗。
荒池:废弃的池塘。
没:淹没。
野蒿:野生的草。
翻译
是谁在空中挖掘出青石凹地,游动的龙像伸展手臂般降落在南方的高地。
地下的鬼神似乎在挖掘地脉,风雨稳固着天空的支柱,使其坚固无比。
陡峭的岩壁上覆盖着青苔,仿佛侵蚀了佛的发髻,悬崖上的水滴打湿了僧人的衣袍。
听说伽蓝寺的老者是香山的隐士,灯光昏暗,荒废的池塘淹没在杂草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教洞窟,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气息。开篇“谁擘空青露石坳”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设定了一个宏大而又有些许神秘的画面,仿佛是某种超乎寻常力量所为。紧接着,“游龙伸臂下南高”则引出了龙这一东方文化中的象征性动物,形象地表达了洞窟之高峻。

“鬼神穿凿地脉碎,风雨支撑天柱牢”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用下,地脉被打破,而大自然的风雨又像是支撑起了天空的柱石,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而又坚固不倒的奇特景象。

“峭壁苍苔侵佛髻,悬崖滴乳湿僧袍”中,“峭壁苍苔侵佛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对人造物的占领,而“悬崖滴乳湿僧袍”则展现了一种生命力的顽强与静谧,僧袍被悬崖间的滴水浸湿,更凸显了洞窟中僧人的修行生活。

最后,“伽蓝闻是香山叟,灯暗荒池没野蒿”两句,以“伽蓝”即寺庙为起点,引出了远古佛教圣者的传说,而“灯暗荒池没野蒿”则描绘了一种时间的废弃与自然界的再占领,整个场景显得既荒凉又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洞窟、龙、鬼神等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力顽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和自然界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山中独夜有怀江上故人

三更风露翻衾薄,万壑松涛到枕繁。

江上故人宁隐豹,山中独客正听猿。

兰烟剩馥乌皮几,烛影摇红白玉樽。

月色滩声谁寂寞,思君清气满乾坤。

(0)

山家书壁遗老农

老农政喜黄梅雨,笑我何妨白昼眠。

竹径鸟啼泥滑滑,稻畦蛙叫鼓阗阗。

开沟放水将锄去,过岭看云借屐穿。

性僻自嫌多懒散,空吟未遂卜居篇。

(0)

山居次韵六首用起句题·其三

杂树带云栽,林间一径开。

好莺鸣不绝,独鹤去还来。

密荫生青霭,闲花落紫苔。

为吟清昼寂,操几数徘徊。

(0)

山居次韵六首用起句题·其一

山居何所有,檐窦过晴云。

灵物寻常见,尘嚣绝不闻。

花关蜂作阵,松径鹿成群。

莫怪寻幽约,长来避俗纷。

(0)

元夕雨雪戏占·其三

灯花影里如云乱,笑语喁喁怕失群。

冶兴未阑鸡早唱,床头盼杀醉郎君。

(0)

搏云吟·其七

风云法界电雷书,俯仰苍渊碧玉除。

甲子火流晴雨速,閒消静息验居诸。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