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出南河曲,还起北山期。
连峰无暂断,绝岭互相疑。
结藤标往路,刻树记来时。
沙场聊憩路,石壁旋题诗。
叶秋红稍下,苔寒绿更滋。
幽寻多乐处,勿怪往还迟。
试出南河曲,还起北山期。
连峰无暂断,绝岭互相疑。
结藤标往路,刻树记来时。
沙场聊憩路,石壁旋题诗。
叶秋红稍下,苔寒绿更滋。
幽寻多乐处,勿怪往还迟。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所作的《游山赠仲长先生子光》,以游山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进的情景,从南河曲出发,最终回到北山的约定之地。沿途的连绵山峰和绝顶相互映衬,藤蔓与树木见证了行人的足迹,沙场的短暂休息与石壁上的题诗,都成为了旅途中的美好记忆。
秋天的树叶逐渐变红,为山林增添了几分色彩,而寒苔则在石头上更加茂盛,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幽寻多乐处”表达了对探索自然之美的喜悦之情,并以“勿怪往还迟”鼓励友人一同享受这难得的时光,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游山访友的画卷,展现了唐代初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