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禋雅·其二》
《禋雅·其二》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

盛乐斯举,协徵调宫。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0)
鉴赏

这首诗是沈约的《禋雅》(其二),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沈约是南梁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典雅、结构严谨而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通过对仪式和音乐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古代祭礼的庄重与神圣。

"盛乐斯举,协徵调宫。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这几句描绘的是祭祀开始时的壮观场面,“盛乐”指的是宏伟的音乐,而“协徵调宫”则是指不同的音阶和谐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灵飨庆洽”中的“灵飨”可能指的是神灵降临的美食,“祉积化融”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恩惠的期待与感激。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这部分描述了祭礼的过程和结束,以及对神灵的供奉。“八变”可能指的是祭祀中的八种不同的仪式步骤,“三献”则是指祭品的三次奉献。"坎牲瘗玉"中“坎牲”可能是一种古代的祭礼工具或用品,而“酬德报功”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恩惠的感激和回报。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这几句诗描绘的是祭祀后的一种精神状态。“振垂成吕”可能是指音乐的结束,而“投壤生风”则形容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氛围。“道无虚致”表达了一种真诚不渝的态度,“事由感通”则强调了祭祀活动中人与神之间情感的交流。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最后两句诗歌颂扬的是皇家的伟大和祭礼的隆重。“于皇盛烈”可能是指皇家祭礼的盛大,而“比祚华嵩”则是将这种盛大与山脉相比较,形容其高大而不朽。

沈约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和对氛围的巧妙营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解。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和毛秀才江墅幽居好十首·其四

江墅幽居好,老农时款扉。

浊醪忧共醉,野话坦无机。

山雨欲到槛,竹风先满衣。

溪南秋更乐,稻熟又鱼肥。

(0)

古离别·其二

团团素明月,隐隐流前除。

卷帷对孤影,涕泗沾罗襦。

念我玉关人,此心知焉如。

何方得灵药,托身为蟾蜍。

悬光万里天,往寻君所居。

君坐照君席,君行逐君车。

(0)

东湖诗十首·其三

万顷湖波水渺茫,两堤新绿柳丝长。

晚来疏雨浮鸥外,何处渔郎泛小航。

(0)

题延平阁

双溪会一流,新搆横鲜赭。

浮居紫霄端,卧影澄川下。

峡深风力豪,石峭湍声泻。

古剑成蛰龙,商帆来阵马。

晴光转群山,翠色著万瓦。

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閒冶。

主郡王士安,高文勇枚贾。

顾我久疏悴,霜髭渐盈把。

临津张广筵,穷昼传清斝。

舞鼍惊浪翻,歌扇娇云惹。

欢馀适晚霁,望外迷空野。

曾是倦游人,意虑亦潇洒。

(0)

满前青嶂千屏列,直下澄江一带横。

(0)

踏莎行·其六赠光严道人

玉质孤高,天姿明慧。了无一点尘凡气。

白莲空殿锁幽芳,亭亭独占秋光里。

一切见闻,不可思议。我今有分亲瞻礼。

愿垂方便济众生,他时同赴龙华会。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