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
-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道德与家族传承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子孙昌。”这几句,诗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众多贤良之士,那么这种善行的积累,必然会带来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
“相里张”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家族或个人,这里的“相里张”可以视为泛指,代表那些在道德品质上有所建树的家庭或个人。“多贤良”则强调了这类家庭或个人所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和德行。在古代中国,道德修养被视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众多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无疑为家族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积善应,子孙昌”则进一步阐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善行的积累最终会带来家族的兴旺发达。这里“积善”指的是长期坚持行善、做好事的行为,“昌”则意味着繁荣、昌盛。这句话暗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行善积德,家族不仅能够获得当下的荣誉,更能在长远的历史中留下美好的名声,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而富有深意的句子,传递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道德修养、家族传承与社会福祉之间密切联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树根笔架歌
修篁老去孤桐死,良材无用皆如此。
知音不遇蔡中郎,举世尽庸夫俗子。
有木有木南山南,苍皮溜雨黛色参。
一朝虫鸟肆穿剥,枯枝倒地如眠蚕。
苔埋囷压荒江畔,夜夜荧光烛天半。
山精有知木魅灵,孤根肯作劳薪爨。
三拜先生性好奇,琢成笔架形支离。
但恐骚人有笔不得阁,人间传看松化鳞。
之而人言奇物须珍惜,饰以珊瑚装琥珀。
不然长伴一寒毡,平仲何劳贤越石。
我笑人言儿童邻,得一知己山林廊庙原无分。
譬牛必衣之文绣,何如长林丰草全其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