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志千里,蛰龙卧三冬。
岁寒知后凋,惟彼柏与松。
所以古君子,韬光养疏慵。
时来意气得,叱咤风云从。
老骥志千里,蛰龙卧三冬。
岁寒知后凋,惟彼柏与松。
所以古君子,韬光养疏慵。
时来意气得,叱咤风云从。
这首诗以“老骥志千里,蛰龙卧三冬”开篇,生动描绘了老马怀揣千里的壮志和蛰伏之龙等待时机的坚韧形象。接着,“岁寒知后凋,惟彼柏与松”两句,借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不屈,如同寒冬中依然挺立的松柏一般。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古君子的品质——在平凡中韬光养晦,待时机到来则能展现非凡的意气风发,如“时来意气得,叱咤风云从”。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坚韧不拔、时机把握以及内在修养的深刻思考。
我本山中人,君亦山中客。
山中何所有,白云共朝夕。
朝看仙岩青,暮对庐岳碧。
林暗幽鸟巢,山明见人迹。
新诗喜联篇,相去仅咫尺。
萧萧松下风,凿凿涧边石。
莫遣志愿违,从教富贵迫。
聊和还山吟,晴空送云翮。
金陵自古帝王居,佳丽相传画莫如。
王气不销龙虎地,清光长射斗牛墟。
青毡作客愁无那,白发还乡乐有馀。
联辔总来金騕袅,挥毫频对玉蟾蜍。
难兄学问趋天禄,令弟才名动石渠。
共扫松楸经雨露,同依桑梓送居诸。
沙头酒尽双瓶后,江上帆开一棹初。
李白诗成谁倡和,杨雄赋在自吹嘘。
秋风此日看鸿雁,春水明年忆鲤鱼。
石井峰前读书处,也应飞梦到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