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连翩接会稽,他年典录著芳菲。
身看王母庭花结,名与曹娥庙树齐。
旧事连翩接会稽,他年典录著芳菲。
身看王母庭花结,名与曹娥庙树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节妇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对比,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与不朽名声。
“旧事连翩接会稽”,开篇以“连翩”形容往事接连不断,仿佛历史的长河中,这位节妇的故事与会稽这个地方紧密相连,暗示她事迹的深远影响。会稽,古代地名,这里借指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文化传统,强调了节妇故事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
“他年典录著芳菲”,“他年”意味着未来,预示着这位节妇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如同花朵般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这里的“芳菲”既指花朵的美丽,也暗喻节妇的美德与名声将流传千古,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身看王母庭花结”,“王母庭花”是神话中的元素,常用来象征长寿与美好。此处以王母庭花结比喻节妇的生命与美德如同花开花落,虽有生老病死,但其精神永存,如同花结一般,寓意着节妇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美德如同花朵一样,永远在人们心中盛开。
“名与曹娥庙树齐”,“曹娥庙树”指的是曹娥庙前的树木,曹娥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其故事广为流传。将节妇的名字与曹娥庙树相提并论,不仅表明了对节妇高尚品德的赞美,也暗示了她与曹娥一样,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典范。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节妇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成为永恒道德标杆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巧妙的对比,不仅赞扬了节妇的高尚品德与不朽名声,也寄托了诗人对其精神的深深敬仰与追思。
片云载雨过江鸥。
水色澹汀洲。
小莲玉惨红怨,翠被又经秋。
凉意思,到南楼。
小帘钩。
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
湖山经醉惯。
溃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
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
月?
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
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
润玉留情,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
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环鸣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