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惊春暮。恨天涯、留春未办,却留余住。
时序匆匆催老大,又早飞花落絮。
算禁得、清明几度。
试倚危栏西北望,但接天烟水无重数。
空目断,故山路。先茔松柏谁看护。
想东风、杯盘萧索,饥鸟啼树。
便做松江都变酒,醉里眉头休聚。
万里南来缘底事,也何须、杜宇声声诉。
千百计,不如去。
风雨惊春暮。恨天涯、留春未办,却留余住。
时序匆匆催老大,又早飞花落絮。
算禁得、清明几度。
试倚危栏西北望,但接天烟水无重数。
空目断,故山路。先茔松柏谁看护。
想东风、杯盘萧索,饥鸟啼树。
便做松江都变酒,醉里眉头休聚。
万里南来缘底事,也何须、杜宇声声诉。
千百计,不如去。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金缕曲·乙未清明》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作。开篇“风雨惊春暮”,描绘了春末时节风雨交加的景象,暗寓时光流逝的紧迫感。接着,“恨天涯、留春未办,却留余住”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和遗憾,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时序匆匆催老大”进一步强调岁月无情,诗人感到自己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老去。“又早飞花落絮”以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短暂,清明节的临近更增添了伤感的情绪。“试倚危栏西北望”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故乡的情景,然而“空目断,故山路”,只能看到无尽的烟水,勾起他对亲人的怀念。
下片转向对先人的追思,“先茔松柏谁看护”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以及对无人照拂墓地的忧虑。接下来的“想东风、杯盘萧索,饥鸟啼树”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暗示了生活的孤寂和困顿。诗人借酒浇愁,但仍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万里南来缘底事,也何须、杜宇声声诉”,杜鹃鸟的啼叫更增添了哀愁。
最后,“千百计,不如去”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决绝,他明白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改变命运,不如放下一切,选择离去。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变迁与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