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池上早联班,共卧沧洲遂不还。
十岁养生惟种树,一廛寄迹阻开关。
烟霄日远高台静,兰?春深别院閒。
邂逅对君俱过客,肯将欬唾落人间。
凤凰池上早联班,共卧沧洲遂不还。
十岁养生惟种树,一廛寄迹阻开关。
烟霄日远高台静,兰?春深别院閒。
邂逅对君俱过客,肯将欬唾落人间。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凤凰池上早联班”以凤凰池暗喻官场,表达出诗人早年曾置身于官场之中,但紧接着的“共卧沧洲遂不还”则表明他最终选择了退隐,不再涉足官场。这种从官场到隐逸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十岁养生惟种树,一廛寄迹阻开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种树”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通过劳动来养生的方式。而“一廛寄迹阻开关”,则形象地表达了隐居之地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独立。
“烟霄日远高台静,兰?春深别院閒”两句,通过描写高台的静谧与别院的闲适,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与美好。这里的“烟霄”、“高台”、“兰?”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意,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旷神怡的氛围。
最后,“邂逅对君俱过客,肯将欬唾落人间”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来访者之间的偶然相遇,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诗人认为,即使是短暂的相遇,也不愿让世俗的言语玷污这份难得的清静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