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四野烧》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四野烧》全文
唐 / 崔致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望中旌旆忽缤纷,疑是横行出塞军。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

莫嫌牛马皆妨牧,须喜狐狸尽丧群。

只恐风驱上山去,虚教玉石一时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珠山下所见的一场野火烧山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火焰与烟雾的威力,以及这场大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句“望中旌旆忽缤纷”,仿佛是远处的军队正在行进,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壮观的氛围。接着,“疑是横行出塞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视觉效果,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中的宏大场面。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两句,通过“欺”和“截”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火焰的猛烈和烟雾的浓重,它们不仅吞噬了夕阳,还遮蔽了天空中的云朵,展现出大自然力量的惊人之处。

“莫嫌牛马皆妨牧,须喜狐狸尽丧群”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大火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大火可能对畜牧业造成影响,但另一方面,它也消灭了危害生态平衡的狐狸,从长远来看,这对自然环境是有益的。

最后,“只恐风驱上山去,虚教玉石一时焚”表达了诗人对火势失控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感。

整首诗通过对野火烧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崔致远

崔致远
朝代:唐

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十二岁时,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曾游历洛阳。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其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其留唐十六年间,为人谦和恭谨,且与唐末文人诗客、幕府僚佐等交游甚广。
猜你喜欢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詗

十家有忠信,江夏可无之。
政苦寄卖友,忽闻衡说诗。
饥蒙青(左饣右迅)饭,寒赠紫陀尼。
酬报矜难巧,深慙陆与皮。

(0)

次韵崔伯易席上所赋因以赠行二首

老惜交情别,追随车马勤。
临朝思共理,治郡复斯文。
讼息常休吏,民贫更劝分。
西湖十顷月,自比汉封君。

(0)

次韵杜仲观二绝

短舞朱裙惬醉看,惜公官守隔江干。
遥怜得句无人赏,走马城东觅道安。

(0)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灯檠

谁怜湖海士,白发夜窗檠。
风雨鸡不已,诗书眼尚明。
禅枝安宿鸟,僧粥吼华鲸。
但满五车读,行看一座倾。

(0)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二首

风尘车马逐,得失两关心。
惟有张仲蔚,门前蓬藋深。
自公及归沐,毕愿诗书林。
墙东作瘦马,万里气駸駸。

(0)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槐催举子作花黄,来食邯郸道上粱。
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