罟师贪得鱼,不惜鱼化汁。
屠伯恬杀牛,不见牛眼湿。
嗟彼杀业多,所以遭汝得。
彼债既已偿,汝忧差独急。
微性怜朱朱,愚仁赦鸭鸭。
三品戒庖厨,百笾谢巾羃。
兽炭与松明,入垆平等赤。
象髓与韭菹,入喉平等白。
深坐不横参,大欢不洿帻。
敢邀天公怜,庶免佛子泣。
静念古贤人,饥驱食常缺。
今我馀草蔬,犹堪飨嘉客。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
罟师贪得鱼,不惜鱼化汁。
屠伯恬杀牛,不见牛眼湿。
嗟彼杀业多,所以遭汝得。
彼债既已偿,汝忧差独急。
微性怜朱朱,愚仁赦鸭鸭。
三品戒庖厨,百笾谢巾羃。
兽炭与松明,入垆平等赤。
象髓与韭菹,入喉平等白。
深坐不横参,大欢不洿帻。
敢邀天公怜,庶免佛子泣。
静念古贤人,饥驱食常缺。
今我馀草蔬,犹堪飨嘉客。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
这首诗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为主线,通过对比渔夫、屠夫的行为与后果,揭示了“杀业”的恶果。诗人用“罟师贪得鱼,不惜鱼化汁。屠伯恬杀牛,不见牛眼湿。”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渔夫和屠夫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惜伤害生命的场景,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接着,“嗟彼杀业多,所以遭汝得。彼债既已偿,汝忧差独急。”诗人感叹于杀生带来的因果报应,指出生命之间的债务终将偿还,而那些无辜的生命却在担忧中度过余生。这种对生命平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道德情感。
“微性怜朱朱,愚仁赦鸭鸭。”诗人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宽容,呼吁人们应该以仁慈之心对待所有生命,避免无谓的伤害。
“三品戒庖厨,百笾谢巾羃。”诗人倡导减少肉食,尊重生命,提倡素食,以此来减少杀戮,保护生命。这不仅是对个人饮食习惯的建议,更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呼唤。
“兽炭与松明,入垆平等赤。象髓与韭菹,入喉平等白。”诗人进一步强调,无论生命大小,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无论是动物的炭火还是人类的食物,都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和使用。
“深坐不横参,大欢不洿帻。”诗人希望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不因物质的追求而迷失自我。
最后,“敢邀天公怜,庶免佛子泣。”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希望上天能怜悯众生,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静念古贤人,饥驱食常缺。今我馀草蔬,犹堪飨嘉客。”诗人回顾历史上的贤人,他们即使在饥饿中也坚守节俭之道,如今自己虽有余蔬,也能款待宾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诗人呼吁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反对浪费,倡导文明聚会,体现了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深刻探讨了生命的价值、道德伦理、环保意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昔值蒙古世,曾有化人师。
说法动帝听,天龙护南归。
乃从万石腹,手辟招提基。
一狮作佛吼,万象咸佛皈。
竞传古佛身,应化来南维。
弹指五百年,时代纷传疑。
问佛佛不言,问僧僧岂知。
上有延祐钟,下有至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