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欲下层峦去,柴门隔林深闭。
远水平帆,残钟落树,万叠青山帘底。愁云乱起。
正归鸟寒边,瘦筇斜倚。
如线青天,濛濛松条坠晴翠。当时素禽已远。
画阑红一角,都没荆杞。
龛雨敲灯,幡花瘦露,人影一蒲团地。
先生去矣、剩丹灶荒寒,晚烟堆里。
一枕潺湲,冷泉流梦细。
夕阳欲下层峦去,柴门隔林深闭。
远水平帆,残钟落树,万叠青山帘底。愁云乱起。
正归鸟寒边,瘦筇斜倚。
如线青天,濛濛松条坠晴翠。当时素禽已远。
画阑红一角,都没荆杞。
龛雨敲灯,幡花瘦露,人影一蒲团地。
先生去矣、剩丹灶荒寒,晚烟堆里。
一枕潺湲,冷泉流梦细。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夕阳西下,山峦渐隐,柴门深闭于密林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远处平湖之上,帆影点点,与之相对的是钟声悠扬,似乎在呼唤着归家的鸟儿。层层叠叠的青山映入眼帘,仿佛是帘幕后的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愁云翻滚,归鸟在寒边低飞,瘦竹斜倚,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青天如线,松枝垂挂,滴落着晴翠,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然而,画面中也透露出一丝寂寥,素禽远去,画阑一角被荆棘覆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龛雨敲打灯火,幡花瘦露,人影静静地坐在蒲团上,这一场景充满了禅意和平静。先生已离去,仅留下荒寒的丹灶和晚烟,以及那流淌在梦中的潺潺泉水,暗示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天下名山欲遍看,未能高卧愧陈抟。
山人误说潜夫命,只慕冥鸿不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