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著经旬卧小斋,一窗萤雪与谁偕。
季宣易尚资到溉,茂叔书曾取寿涯。
志苦白头宁退惰,论孤黄吻竞攻排。
兔园册子俱拈起,且放芙蓉月照怀。
病著经旬卧小斋,一窗萤雪与谁偕。
季宣易尚资到溉,茂叔书曾取寿涯。
志苦白头宁退惰,论孤黄吻竞攻排。
兔园册子俱拈起,且放芙蓉月照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七言绝句。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情感和学术追求的作品。
"病著经旬卧小斋,一窗萤雪与谁偕。"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因病困居,夜深人静之时,只有窗外偶尔飞舞的萤火虫作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
"季宣易尚资到溉,茂叔书曾取寿涯。" 这两句诗人通过提及古代圣贤,如孔子的弟子季路(季宣)、孔子的学生易牙(易尚),以及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孙武(茂叔)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经典学术的追求和敬仰之情。
"志苦白头宁退惰,论孤黄吻竞攻排。"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华已高,但对于学问仍旧执着不懈,即便是在隐居的生活中,也不愿意放弃探求知识的决心。
"兔园册子俱拈起,且放芙蓉月照怀。"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在自己的书房(兔园)中拿起笔记和典籍,享受着夜晚芙蓉花下明月之美,心怀满足。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满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问的热爱,以及通过阅读古籍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表达学术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古典文化的尊崇。
旧闻西亭胜,独盛湘湖间。
山秀水亦好,千里在凭栏。
今来乃不然,眼境故未宽。
环城但浊水,满目唯荒山。
如何柳司马,肯为此解颜。
始知忧虑久,方觉所遇安。
我从避地来,山水亦饫观。
初不厌岭峤,况敢嫌荆蛮。
徘徊念昔人,亦作故意看。
所惭二三子,来不倦跻攀。
开轩纳微凉,共享一日闲。
说诗到雅颂,论文参诰盘。
快若箭破的,圆如坂下丸。
此乐固可乐,此盟安得寒。
天暑畏道路,时危安阻难。
相逢得少款,莫问何时还。
何须待杯酒,始尽平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