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夜雨二首·其一》
《中秋夜雨二首·其一》全文
清 / 曾习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人生不饮寻常事,兀兀停杯泪欲流。

故国别来无好梦,殊乡今夜作中秋。

浮云片玉谁梳洗,暗雨幺弦自倡酬。

正是客怀孤迥处,更传一雁过沙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异乡独饮的情景,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孤独感。

首句“人生不饮寻常事”,看似洒脱,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诗人将饮酒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又觉得这不过是日常琐事,没有特别的意义。这种态度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

“兀兀停杯泪欲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他停下酒杯,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和思乡之情时的强烈情感。这里的“兀兀”形容人精神恍惚,难以自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故国别来无好梦,殊乡今夜作中秋”两句,将时空拉远,对比了诗人远离故乡的生活现状与中秋佳节的美好传统。在异乡,即使到了团圆的中秋之夜,也无法入眠,只能在梦中寻找故国的影子。这一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浮云片玉谁梳洗,暗雨幺弦自倡酬”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浮云如玉,却无人为其梳理;暗雨轻敲,似在低吟浅唱。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正是客怀孤迥处,更传一雁过沙洲”两句,将诗人的思绪推向了极致。在这样一个孤独的时刻,一只大雁飞过沙洲,打破了寂静,也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涟漪。雁过留声,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消息,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作者介绍

曾习经
朝代:清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猜你喜欢

石门留别五弟

归来姜被正依依,惜别珠江又落晖。

自笑味同鸡肋恋,却令人异雁行归。

诗中梦草愁俱远,客里看云泪易挥。

豫约他年春酒熟,劝酬相待未相违。

(0)

樵归欧子建书来见讯以予不约偕游为恨赋此谢之兼期见访

丘壑归来意独存,孤云野鹤共飞翻。

岂缘丛桂歌招隐,偶见桃花便问源。

世累暂凭游屐遣,幽期还待社莲论。

一区未谢人间世,春水君能访荜门。

(0)

寄讯欧子建邓伯乔伍国开三子下第

相将鹏翮起天池,怪底图南有后期。

吾道未堪歌凤日,秋风不那忆鲈时。

怀中白璧投曾否,梦里黄梁熟转疑。

早晚江村丛桂发,可能同擘小山枝。

(0)

寄萧玄圃少宰学士·其一

后乐江湖岁月新,宣麻早晚出枫宸。

千秋业自看钟鼎,一代人今仰凤麟。

归去欲寻彭泽隐,悟来聊现宰官身。

东山正系苍生望,未许漓江老钓纶。

(0)

陈子明同伍有开兄弟过宿眺霞楼重赋言别

踟蹰临发驻行舟,握手还堪信宿留。

未论平原欢十日,居然下榻见千秋。

雄心共按青萍赠,末路人疑白璧投。

击缺唾壶君莫笑,丈夫宁作别离愁。

(0)

寄讯从父于岳感恩司训

登楼春色望漫漫,紫气朱崖万里宽。

家远最怜三载别,官閒仍拥一毡寒。

黎蛮岛外章缝地,桃李丛中苜蓿盘。

风韵竹林俱正好,一枝吾愧谢家兰。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