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紫宸殿,直庐金马门。
楞伽百八句,柱下五千言。
何处求花藏,忘机即漆园。
凉宵万籁寂,明月在前轩。
朝著紫宸殿,直庐金马门。
楞伽百八句,柱下五千言。
何处求花藏,忘机即漆园。
凉宵万籁寂,明月在前轩。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诗人张方平在秋夜值守皇宫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朝著紫宸殿,直庐金马门”点明了地点,紫宸殿与金马门都是皇宫中的重要建筑,象征着权力与威严。接着,“楞伽百八句,柱下五千言”运用佛教与道家的经典,暗示了内心的修行与追求。
“何处求花藏,忘机即漆园”一句,以“花藏”隐喻美好的事物或理想,而“忘机”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心无杂念的状态,与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的“漆园”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凉宵万籁寂,明月在前轩”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凉爽的夜晚,万物寂静,一轮明月高悬于前轩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及在繁忙政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定何人、鞭蛟笞蜃,尽驱山石填海。
海波坌涌三千丈,蓬峤落翻鳌背。
天昼晦。
似睢水、扬沙汉楚三军溃。
东皇翠盖。
遣海若摇旌,冯夷击鼓,彷佛一时会。
初发处,练白海门如带。
须叟雪岭天界。
朝生暮落何时了,几度越成吴坏。
君莫怪。
这莫有、至生呼吸乾坤外。
白鸥自在。
待日落潮平,游人归尽,飞过富阳濑。
一天云似穹庐,山川惨淡还非旧。
兴来欲唤,赢童瘦马,寻梅陇首。
有客遮留,左援苏二,右招欧九。
问聚星堂上,当年白战,还更许,追踪否。
却拥重裘深坐,看飞花乍无还有。
老来拈笔,不禁清冻,频呵龟手。
想见南山,少年射虎,臂鹰牵狗。
暮归来脱帽,销金帐里,饮羊羔酒。
万里南还,临江一笑,吾道沧洲。
算生来骨相,不堪蝉冕,带来分定,只合羊裘。
薄酒胜茶,晚餐当肉,六印何如二顷谋。
人间事,看蜃楼城郭,蚁穴公侯。
舟中此日风流。
拚一酌黄花散百忧。
甚东篱县令,归田自得,西江工部,恋阙多愁。
出处虽殊,襟怀略似,光焰文章万古留。
聊记取,待他时话旧,八极神游。
问篱边、黄花开否,瓮头新酒绉未。
故人有约酬佳节,一幅锦云先坠。
凝暮睇。
正溪上、西风飒飒吹凉袂。
行人笑指。
□大似渊明,吟诗吻燥,忍待白衣至。
曾报与,松下巢居居士。
应来别墅同醉。
三人对月歌还舞,千载重阳奇事,何况是。
青云士、京华冉冉催征骑。
吾侪耄矣。
愿强健年年,茱萸在手,分寄五千里。
欲问长生药,句漏有丹砂。
只今医国妙手,还属葛仙家。
出入圣神工巧,操纵温凉寒热,功用妙无涯。
谈笑起沉痼,阖郡万人夸。
又何必,神楼散,紫荷车。
火攻更是上策,一灼补千瑕。
使子声流梁楚,使子名齐和缓,当代更谁加。
金帛何足报,吾笔解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