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血吹风扑面凉,萧条何处觅村庄。
千堆白骨皆新冢,十里平沙是战场。
落日昏黄闻鬼哭,啼禽呜咽断人肠。
当年此地人居密,转眼荒凉倍可伤。
腥血吹风扑面凉,萧条何处觅村庄。
千堆白骨皆新冢,十里平沙是战场。
落日昏黄闻鬼哭,啼禽呜咽断人肠。
当年此地人居密,转眼荒凉倍可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悲壮的战争场景。首句“腥血吹风扑面凉”以血腥之气渲染氛围,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接着,“萧条何处觅村庄”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战后村庄的荒凉与破败,让人感受到战争对生活的影响之深。
“千堆白骨皆新冢,十里平沙是战场”两句,用“千堆白骨”和“十里平沙”这样的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规模之大,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和破坏。
“落日昏黄闻鬼哭,啼禽呜咽断人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自然界的反应——落日的昏黄、鸟儿的哀鸣,来表现战争后的凄凉景象,以及这种景象对人心的强烈触动,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最后,“当年此地人居密,转眼荒凉倍可伤”将视角拉回过去与现在,对比中突显出战争对人类生活的毁灭性打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也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反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头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宋·惠洪】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安知跨大海,往反如入郭。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旁多聚观者,缩头胆为落。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https://shici.929r.com/shici/e6VBiv.html
一片苍崖璞,孕秀自天锺。
浑如暖烟堆里,乍放力犹慵。
疑是犀眠海畔,贪玩烂银光彩,精魄入蟾宫。
泼墨阴云妒,蟾影淡朦胧。
沩山颂,戴生笔,写难穷。
些儿造化,凭谁细与问元工。
那用牧童鞭索,不入千群万队,扣角起雷同。
莫怪作诗手,偷入锦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