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
《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斲石自何许,枕之怀赤城。

空庐复蕙帐,旦暮白云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ǐnshītiāntáijiànshízhěn
sòng / lín

zhuóshízhěnzhī怀huáichìchéng

kōnghuìzhàngdànbáiyúnshēng

注释
斲石:砍凿石头。
何许:何处,哪里来。
枕之:用作枕头。
赤城:赤城山,地名,可能指代崇高的山峰。
空庐:空房子。
蕙帐:蕙草编织的帷帐,古代富贵人家的装饰。
旦暮:早晚。
白云生:白云升起,形容环境清幽。
翻译
从哪里砍来的石头,把它当作枕头倚靠着赤城山。
空荡的房屋中又设了蕙草做的帷帐,早晚之间,白云缭绕而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一块来自天台山的石头被精心制作成枕头(斲石),它承载着闵师的深情厚意。诗人将石枕置于空寂的居室(空庐),周围则是蕙草编制的帐幕,显得环境雅致。日出日落之间,白云缭绕,增添了诗意的氛围。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品格。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题梧竹奇石图

琴瑟未斲先具形,箫管未截终完声。

天将碧玉为寸筳,拊击翠石石亦鸣。

分明一部真韶乐,彩凤能招下寥廓。

古音不复将何如,请君看此韶乐图。

(0)

长命草

龙城山中长命草,采采黄花颜色好。

悬崖挂壁常发生,朝暮搬移不枯槁。

岁寒独见柏与松,非时欲值难为功。

争如此草出凡质,净洗尘土根虚空。

世间物变无不有,杵地成羊树生酒。

(0)

池上

波动鱼儿戏,风翻莲叶香。

偶来成独步,花雾湿衣裳。

(0)

访易水

荒村野寺碧山头,白涧西来易水流。

我欲放歌寻壮士,寒烟衰草不胜秋。

(0)

赠萧淩汉巡抚两广

姓名当日重金闺,不负平生气吐霓。

品秩峻登台左右,恩威行遍岭东西。

公厅绿满榕阴合,驿路红深荔子迷。

循拊韩公推第一,愿言声望与之齐。

(0)

和储静夫户侍元武湖

群公湖上欣持杯,此会难再须徘徊。

百年籍册比铜版,祖皇严令如春雷。

就中半字谁敢裂,冤抑扣之自能雪。

环以波光水气寒,六月那知有炎热。

千棂万牖诸库开,我初见之犹惊猜。

承平户口转增益,但睹万国梯航来。

我朝声教皆渐被,周礼司徒掌舆地。

示来诗句何铿锵,剩有高才敌宾戏。

中洲去岸六七里,犹忆宿湖霄曳履。

画船上锁金钥收,极目惟看渺瀰水。

一来五日耗不通,纱窗夜夜明晴虹。

魂清少寐歌达旦,馀音下撼蛟龙宫。

廿年不到湖上路,回首光阴如箭去。

澄波照影衰鬓蓬,自觉容颜已非故。

沿堤高柳仍含烟,钟山一幅罨画然。

无端往事不可问,惟有景物如当年。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