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卜算子·其三》
《卜算子·其三》全文
宋 / 陈瓘   形式: 词  词牌: 卜算子

梦里不知眠,觉后眠何在。

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

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

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

(0)
注释
梦里:指梦境中。
眠:疲倦,此处指睡眠。
觉后:醒来之后。
那个:指代眠身或梦身中的任何一个。
祗对:对应,相对应。
醉后:喝醉之后。
醒:清醒。
无人:没有人。
三千:佛教术语,指世间万物。
大千:佛教术语,指宇宙。
微尘:极小的尘埃,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翻译
在梦中浑然不觉疲倦,醒来后疲倦又何处寻觅。
试着问问自己,是真实的我(眠身)还是梦境中的我(梦身),哪个才是真正的存在。
酒醉之后有人会清醒,但清醒后却无人再醉倒。
要理解三千世界和无边宇宙,答案并非在微小的尘埃之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瓘的《卜算子·其三》,以梦境和清醒为题材,探讨了梦境与现实、醉与醒之间的关系。首句“梦里不知眠”描绘出人在梦境中浑然不觉的状态,而“觉后眠何在”则暗示梦醒后的失落感,疑问梦境中的“眠”是否还存在。接下来,“试问眠身与梦身,那个能祗对”进一步追问梦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哪个更为真实,表达了对人生虚幻的思考。

后两句“醉后有人醒,醒了无人醉”通过酒醉与酒醒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循环:醉时有人体验清醒,而清醒时却无人能再陷入醉境。最后,“要识三千与大千,不在微尘外”借“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教概念,指出理解生命的真实超越了世俗的视角,需要超越日常的琐碎,寓意着心灵的觉醒和超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读者思考梦境与现实、个体与宇宙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陈瓘
朝代:宋   字:莹中   号:了斋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生辰:1057-1124年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猜你喜欢

送俞生之金陵

驱马向斜日,秣陵寻旧游。

人应草堂在,月满大江流。

春燕投新社,离鸿失故洲。

看君留别意,不减落花愁。

(0)

社集郊外送春

萝径村畦绕,还纡短策停。

榆风浣轻祫,槐茗泻寒瓶。

新藻水涵碧,晚烟山送青。

玄言与松焚,鸟下若为听。

(0)

居园即事

墙东堪避世,新卜野人居。

巷隘难旋马,池宽好种鱼。

閒情云淡处,爽气露零初。

但解蓬蒿趣,穷愁可著书。

(0)

送王震父之临邛省兄

共是悲秋日,那堪此别君。

流澌巴水雪,积雨剑门云。

鸟道何时绝,猿声不可闻。

遥知春草梦,夜夜慰离群。

(0)

官舍晚酌

百里山围县,双江水对门。

日斜初解带,秋爽一开尊。

家远思亲旧,官贫任子孙。

醉看青竹净,纤月照黄昏。

(0)

偕陈仲醇陈箕仲游青野禅寺

隔桥横野寺,梵响荅农歌。

钵水含风净,茶烟带雨和。

天花挥麈落,竹翠拂衣多。

便欲辞僧去,其如诗思何。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