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岸凌虚若冠鳌,湖光山色两相高。
惊波杂沓闻千骑,远树微茫见一毫。
娃馆已空人世隔,帝乡何许客心劳。
吴门曳綵那曾睹,早觉霜华入鬓毛。
倚岸凌虚若冠鳌,湖光山色两相高。
惊波杂沓闻千骑,远树微茫见一毫。
娃馆已空人世隔,帝乡何许客心劳。
吴门曳綵那曾睹,早觉霜华入鬓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倚岸凌虚若冠鳌"形象地写出亭子建在湖边,仿佛昂首于波涛之上,犹如巨鳌般壮观。"湖光山色两相高"则强调了湖水与山色的相互映衬,显得景色优美,层次分明。
"惊波杂沓闻千骑"通过听觉,描绘出湖面波浪声仿佛千军万马奔腾,增添了动态感。"远树微茫见一毫"则是视觉上的细节描绘,远处的树木在朦胧中仅能辨识出一丝轮廓,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
"娃馆已空人世隔"表达了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曾经繁华的娃馆如今空寂无人,让人感到世事无常。"帝乡何许客心劳"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帝都的思念和内心的忧虑。
最后两句"吴门曳綵那曾睹,早觉霜华入鬓毛",诗人感叹自己未曾亲眼见过吴门的繁华景象,时光荏苒,已见白发染霜,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如归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