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岱泰岱之右臂,起伏蜿蜒数百里。
以少于岱因得名,元方季方兄弟比。
平原旷望行半月,罨目真教见山喜。
寻脉东瞻乃不穷,堂堂霍霍依稀是。
或为乾辟或坤阖,半倚天边半云里。
肤寸因之希崇朝,处处祈年心未巳。
少岱泰岱之右臂,起伏蜿蜒数百里。
以少于岱因得名,元方季方兄弟比。
平原旷望行半月,罨目真教见山喜。
寻脉东瞻乃不穷,堂堂霍霍依稀是。
或为乾辟或坤阖,半倚天边半云里。
肤寸因之希崇朝,处处祈年心未巳。
这首诗描绘了少岱山的壮丽景色与独特地理特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首先描述了少岱山的位置和形态:“少岱泰岱之右臂,起伏蜿蜒数百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少岱山比作泰山的“右臂”,形象地描绘了其连绵起伏、蜿蜒数百里的壮观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平原旷望行半月,罨目真教见山喜”两句,表达了在广阔的平原上远眺少岱山时的喜悦心情。这里的“罨目”意为闭目凝神,仿佛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山的美丽,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少岱山的喜爱之情。
“寻脉东瞻乃不穷,堂堂霍霍依稀是”则进一步描绘了少岱山的山脉走向,仿佛在东方延伸无尽,给人一种宏伟壮阔的感觉。同时,“堂堂霍霍”一词,既形容了山脉的雄伟,也暗示了山势的动态之美。
接下来的几句“或为乾辟或坤阖,半倚天边半云里。肤寸因之希崇朝,处处祈年心未巳”则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少岱山的自然景观。这里运用了“乾辟”和“坤阖”来比喻山峰的开合变化,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多变与壮美。同时,“肤寸因之希崇朝”则强调了少岱山的高度,即使在清晨的微光中也能感受到其巍峨之势。最后,“处处祈年心未巳”表达了人们对少岱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岱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