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
《临江仙》全文
清 / 梁鼎芬   形式: 词

花发小园临户见,当初不省华年。

春如流水梦如烟。弦愁凭笛夜,栖恨在莺天。

昨梦相逢疑是昔,迷离窗底帘前。

藕丝衫小茜裙妍。如何都不见,坐对玉虫偏。

(0)
鉴赏

这首《临江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梁鼎芬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怀旧之情。

首句“花发小园临户见”,以花开的小园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美好。然而,“当初不省华年”一句转折,透露出诗人对于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仿佛在提醒读者,那些曾经的美好与青春,如今已成过往云烟。

接下来,“春如流水梦如烟。弦愁凭笛夜,栖恨在莺天。”几句,将春日的流逝比作流水,梦境则如同轻烟般缥缈,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梦想的易逝。笛声与莺啼,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遗憾,夜晚的笛声和春天的莺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昨梦相逢疑是昔,迷离窗底帘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仿佛在梦中与过去重逢,但又不确定是否真实,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恰如窗外迷离的光影,既让人感到温暖,又充满不确定性。窗底与帘前,既是物理空间的界限,也是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分隔,象征着回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藕丝衫小茜裙妍。如何都不见,坐对玉虫偏。”诗人通过描述一件精致的衣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然而,“如何都不见”,直接点明了这些美好事物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独自面对的“玉虫偏”,这既是实物的缺失,也是心灵的孤独。整首词在淡淡的哀愁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

综上所述,《临江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无奈感伤,以及对现实与回忆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梁鼎芬
朝代:清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
猜你喜欢

赋得麦浪

非烟非水蹙纹如,高下层层卷复舒。

生意肯教藏化蝶,祥符端合兆维鱼。

三山碧海乘风近,九穗黄云涌雪馀。

便泛虚舟讵凭险,田农将以傲溪渔。

(0)

舟行杂兴三十首·其十七

灵鹫龙宫记寂寥,山门仍听浙江潮。

果然佛力资常住,德寿无踪问绮寮。

(0)

山行杂诗·其四

行行度深樾,自顾不见影。

一风吹我衣,百体共凄警。

平生轻路心,内反犹耿耿。

虚气一相乘,壮志不可骋。

论事贵及身,此理庶堪省。

(0)

庆湖课耕图为秋塍

朝过梅墅午麻溪,别制秧歌被耦犁。

我亦来分馀馂好,汤公祠下啖豚蹄。

(0)

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其二

最怜民部游仙日,正是元枢授命年。

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

(0)

七夕钝轩集同人祭苍翁于隐学山房·其四

招魂如可作,移榜不须嫌。

故国无星大,伊人在水蒹。

欲推瓣香力,遍为国殇拈。

伫待礼成日,新题乐府盐。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