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残雨湿征衣,小泊村桥叩竹扉。
万里共惊吾尚在,三年偏讶信何稀。
棘林雪尽铜驼冷,苜蓿春生铁马肥。
醉死君家都莫惜,天涯多有未能归。
松溪残雨湿征衣,小泊村桥叩竹扉。
万里共惊吾尚在,三年偏讶信何稀。
棘林雪尽铜驼冷,苜蓿春生铁马肥。
醉死君家都莫惜,天涯多有未能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归自吴越后,与家人团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雨景,以及与家人重逢的喜悦与感慨。
首句“松溪残雨湿征衣”,以“松溪”和“残雨”营造出归途中的凄凉景象,而“湿征衣”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小泊村桥叩竹扉”描绘了诗人到达家乡后,轻声敲门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期待。
“万里共惊吾尚在,三年偏讶信何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在离别三年的时间里,诗人与亲人的联系似乎变得稀少,这次重逢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棘林雪尽铜驼冷,苜蓿春生铁马肥。”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家乡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触巧妙结合。春天到来,棘林中的积雪融化,铜驼(古代的一种装饰物)显得更加冷寂;而苜蓿在春日里生长,铁马(战马)也因草料丰富而显得健壮。这些景象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怀念。
最后,“醉死君家都莫惜,天涯多有未能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即使在家中醉倒也不足为惜,因为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像他一样无法回归的人。这句话既是对家乡的深情告白,也是对那些漂泊在外、难以归乡之人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归乡后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贝阙昆仑外,浮生此路疑。
蓬莱移旧国,尘世出瑶池。
蕞尔双仙迹,飞腾后晋时。
论功竟恍惚,谶兆且逶迤。
怂恿精灵托,呼嘘霹雳随。
先皇亲议号,继圣必修辞。
爵陟王侯上,尊同帝者师。
龙襦分内锦,宫女准昭仪。
雨露宫城切,星辰天仗移。
琳琅摇绣栱,松柏荫丹墀。
瓶内金花踊,龛前紫凤垂。
晴还日月秘,暝则鬼神悲。
玉鼎推龙虎,瑶编述姹儿。
汉惟栾大显,秦竟羡门欺。
五帝非无术,千龄今见谁。
累朝盟誓册,玉柜少人知。